上次我们大致了解了中国历史早期的夏、商、周王朝,其中周朝在平王迁洛以后地位急剧衰落。这一次我们先来介绍下春秋时期(公元前-前年)的列国情况,在下一期将简述春秋的历史。周公营建洛邑雕像,河南洛阳。周公旦进一步推行分封制,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稳定了周朝的统治。各国可以分为几类:一、周的宗室,如鲁、卫、燕、郑、曹、蔡等国;二、周的功臣,如齐、秦等国;三、前代的后裔,如宋、陈等国;四、被中原诸侯国视为蛮夷的国家,如楚、吴、越等国。其中,按规模来说,晋、楚、齐、秦都是春秋的大国,其他小国主要分布在这四国之间,成为大国争霸博弈的棋子。吴、越两国稍晚兴起,都在东南方。1、鲁鲁国是周公旦之子伯禽的封国,国都奄(今山东曲阜)。奄曾经是商的都城,分封鲁国是为了镇压商的遗民。国内的公族卿大夫势力(即与国君同一家族的卿大夫)强大。2、卫卫国是康叔封的封国,最初国都为朝歌(今河南淇县)。朝歌是商末的都城,分封卫国是为了镇压商的遗民。公元前7世纪中叶,卫国因狄族的进攻迁至黄河南岸。3、燕(北燕)春秋时有几个燕国,其中我们所熟知的后来成为战国七雄之一的是北燕国,即召公奭之子克的封国。根据现代研究,燕国最初国都可能在今北京房山区琉璃河乡,后来迁到蓟(今北京市市区西南)。燕国作为周朝北方的屏障,抵御辽西的山戎以及商的同姓国孤竹国。但因燕国位置较为偏远,春秋时关于它的记载并不多。4、齐(姜氏)齐国是西周初分封姜子牙的诸侯国,国都为营丘(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齐国地位很高,周朝允许齐国讨伐东方有罪的小国。齐桓公时齐国称霸。到春秋晚期,先前从陈国逃亡到齐国的陈敬仲的后人田氏逐渐掌握齐国政权,最终取代姜氏统治齐国。5、楚楚国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诸侯国。西周初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地位并不如鲁、卫、等国那样高。但楚人不以为然,在公元前9世纪,楚国的君主熊渠甚至封自己的三个儿子为王,以示与周朝分庭抗礼。在公元前年,楚国君主熊通称王,即楚武王。楚国认为自己是和周朝对等的国家,又因为疆域辽阔,成为南方的大国。楚国最早在今河南、湖北、陕西三省交界一带,后迁都郢(纪南城,今湖北荆州)。6、晋周成王灭唐国后,封其弟叔虞到唐地(今山西西南部)。叔虞之子夑改名为晋。国都初为绛(今山西翼城东南),后迁至新田(今山西曲沃)。公元前年,曲沃武公夺取晋的君位。晋文公时称霸,后来断断续续成为北方的霸主。春秋末期晋的卿大夫势力已占上风,到公元前年基本形成三家分晋的态势。7、秦相比齐、晋、燕、楚等国来说,秦国是后起的国家。到周孝王时,秦国的祖先非子才有封邑。秦襄公时,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邑,被封为诸侯,成为开国之君。初都西犬丘(今甘肃礼县东北),后迁平阳(今陕西宝鸡陈仓区),秦德公时,迁至雍城(今陕西凤翔南)。春秋时,秦在今陕西、甘肃两省内拓展疆域,但由于东有强大的晋国难以发展。8、郑郑国分封于公元前年。初期国都郑(今陕西华县),后迁至新郑(今河南新郑)。春秋时期,因其位置处在各国争霸的十字路口上,因而被常常卷入到大国争霸中。9、宋宋国是商贵族微子的封国。西周在平定武庚叛乱后,再行分封时,既派宗室镇守商的故地,又分封商的遗民以为怀柔政策,也是为了保留商的祭祀。国都商丘(今河南商丘)。10、曹周武王的弟弟振铎被封到曹地(今山东菏泽一带),建立曹国。到公元前年,因曹国最后一个君主伯阳背着晋国侵犯宋国,被宋国灭亡。11、蔡周武王的弟弟蔡叔度,参加武庚的叛乱,失败后遭到流放。其子胡因功又被封于蔡地(今河南上蔡)。后迁新蔡(今河南新蔡),又迁下蔡(今安徽凤台),受到楚国的控制。到公元前年,蔡国被楚国灭亡。12、陈陈胡公(妫满)据说是舜帝的后人,被周武王封到陈地。初都株野(今河南柘城县东北),后迁宛丘(今河南淮阳)。受到楚国的控制。公元前年,楚惠王灭陈。13、吴相传吴国的祖先是周太王的儿子太伯和仲庸兄弟,因其弟季历继承太王的君位逃到南方,在长江下游建立吴国。国都姑苏(今江苏苏州)。春秋早期吴国的历史较为模糊,后来在申公巫臣的帮助下,吴国渐渐强大起来。到吴王阖闾时称霸,一度破楚,其子夫差时更是到中原争霸。公元前年为越王勾践所灭。14、越传说越国的祖先是夏禹。国都会稽(今浙江绍兴)。春秋早期,越国的历史记载很少,到越王允常之时,与吴国常有战事。到允常之子勾践时,越国一度投降吴国,后来复兴,于公元前年灭吴,勾践也成为春秋最后一个霸主。上述各国是春秋主要国家,其他另有许、东虢、北虢、杞、南燕、纪、滕、芮等众多小国,在此就不加详述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7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