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铁血北朝89新都洛阳竣工,南征开打

太和十九年(年)九月,历时两年的紧张施工,由李冲、穆亮、董爵、蒋少游等人负责营建的新都洛阳城初具规模,基本达到了入住的条件。

孝文帝也从金墉城正式搬入洛阳皇宫,与此同时平城的百官和嫔妃也陆续到来,洛阳城逐渐热闹了起来。

作为汉魏晋多朝古都,洛阳的历史底蕴自不必说,不过也正因此,洛阳遭受的破坏也非常严重。东汉一朝一百多年的建设,使得洛阳成为著名的国际化大都市。然而到了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西凉军阀董卓进京后大肆破坏,烧杀洗劫,使洛阳遭受沉重打击。

好不容易到了三国时代,定都于此的曹魏,举国之力营建恢复洛阳昔日盛况,然而好景不长,西晋末年爆发“八王之乱”,再度将洛阳毁于一旦。

后面十六国一百多年的战乱攻伐,更加剧了洛阳的浩劫,这期间的洛阳陷入了修复-焚毁-修复-焚毁的魔咒,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北魏建国之后。

在孝文帝的亲自领导监督下,新都洛阳城终于揭开了神秘面纱。这座城市坐落于洛河和邙山之间,布局为南北向长方形,面积约平方公里,城内呈“T”形结构。横贯东西的东西大街将全城一分为二,西部为宫殿区,东部为宫苑区。

整座城市由宫城、内城和外郭城三部分组成。宫城内的南北向大街构成全城的中轴线和主要的街道,官署、民居建筑逐一排开,体现了帝王南面而坐,君临天下的思想。

内城南北约9里,东西约6里,护城河环绕内城,城墙上砌垛。城中开十三座城门,门设三道,可并列行驶九车,中间是御道,两旁种植槐树。

外郭城依据平城里坊制度,设若干里坊,有围墙,四面开门。东郭城为汉人官吏居住区;西郭城为皇族居住区;南郭城为四夷馆(外国人居住区);城市规划合理,显得井井有条,迸发出勃勃生机。

孝文帝乘坐御车巡视城中,发现城中之人穿汉服的和穿胡服的泾渭分明,一眼就能看出来,这令他非常忧虑,觉得虽然迁都了,但脚下的路却刚刚开始。

很快孝文帝便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

太和十八年(年)六月,下诏禁说鲜卑语,改说汉语。十二月,下诏禁穿胡服,改穿汉服。

太和二十年(年)正月,下诏改汉姓。

太和十八年(年)冬十月,巡视平城结束的孝文帝取道河北返回洛阳。途经中山(今河北定州)、信都(今河北冀州)、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汲县(今河南淇县),渡黄河至洛阳。孝文帝刚回到洛阳便收到了留守朝廷的大臣送来的紧急军情,南齐雍州刺史曹虎以襄阳城为见面礼,向北魏投降。

这真是一个天大的喜讯。

孝文帝一回到洛阳便召集群臣商议南征一事,结果在御前会议上吃了一记闷棍。先是侍中、仪曹尚书卢渊提出反对意见,随后相州刺史高闾也跟着反对。

这俩人都认为曹虎这人不可靠,他的归降肯定有诈。曹虎此人前面已经提到过,他是齐武帝跟前的红人,也是一个奸诈之徒,王肃也提到过他的为人。曹虎也是王肃的仇人,王肃对他可谓是恨之入骨,对于曹虎归降,他是一百个不相信。

而且曹虎此次归降确实有很多疑点,他只是送了三封信,也没有送来人质,空口无凭,这事儿有点不靠谱。

两天后,边防来报说曹虎那边又没有动静了,这事儿不禁令孝文帝踌躇起来。

孝文帝最近一直在忙迁都的事,无暇顾及与南齐的战事,但这并不是说他不关心这事儿。事实上他策划的南征也不仅仅是套路,除了迁都的真实意图外,他也确实有趁机南下开疆拓土的想法。

而北魏南下扩张的拦路虎就是南齐在汉水流域的重镇襄阳。

襄阳是湖北西北部汉水之滨的重要城市,身居内陆的襄阳在和平时期一直很低调,但如果到了乱世,尤其是南北对峙时代,襄阳的重要性一下子就显现出来了,成了南北双方必争的战略要地。

看一看地图就一目了然,襄阳位于南北对峙的前线,往北经宛洛古道出方城,过伊阙可直达洛阳;向西出武关,穿越秦岭,可直达长安;从襄阳城外的汉水顺流东下可直达武昌、南京,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如此重要的地方南朝一定要守住,北朝则一心想夺过来,一旦拿下襄阳,南方的长江防线将不攻自破。自古以来围绕着襄阳展开的攻防战数不胜数,最著名的例子就是蒙古军队进攻南宋,对襄阳长达六年的攻坚战,襄阳失守后南宋很快便土崩瓦解,不战而败。

了解了这些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听到曹虎来降,孝文帝会那么重视了。

兵贵神速,夜长梦多,孝文帝当即召开御前会议讨论此事,向群臣宣布要再次南征。

一帮大爷辈的贵族一听这话,血压瞬间飙升,哆哆嗦嗦如丧考妣。

大侄子,还要迁都吗?去哪儿?南京还是杭州?给你大爷们一条活路吧。

孝文帝严肃地说:这次真是南征,不开玩笑,前线急报,南朝雍州刺史曹虎以襄阳来降,此乃天赐良机,扫平江南在此一战。

好在这次孝文帝并没有让那帮贵族们随军南下,留他们在洛阳学汉语了,孝文帝自己亲自指挥调度各路人马,为南征做准备。

他先是命七弟北海王元详、仆射李冲留守洛阳,随后开始调兵遣将:

命征南将军薛真度督四将出襄阳(今湖北襄阳);

命大将军刘昶、长史王肃出义阳(今河南信阳);

命徐州刺史元衍出钟离(今安徽凤阳);

命平南将军刘藻出南郑(今陕西汉中);

十二月辛亥,孝文帝车驾离开洛阳,正式拉开了南征战幕。几天后孝文帝来到了南北对峙的前线悬瓠(今河南汝南)督战。

悬瓠是曹虎和孝文帝约定的会合之处,大军到达后孝文帝派人前去联络曹虎,结果却是泥牛入海,杳无音信。孝文帝不得不相信曹虎确实有诈,可开弓没有回头箭,已经走到悬瓠了,那就继续前进吧。

太和十九年(年)的春节,孝文帝是在悬瓠行宫度过的,他大宴群臣,向江南的齐明帝萧鸾也发去了新春慰问。这次南征孝文帝兴师动众,兵分四路出击,可以说寄予了厚望,然而结果却很不理想,败报不断传来,这令孝文帝很恼火。

先说进攻襄阳这一路,此路的主将是征南将军薛真度。薛真度,镇远将军薛安都的堂弟,本是北魏官员,后来叛逃刘宋,不慎卷入刘宋皇族内斗。失败后不得不再次逃回北魏,因献出彭城有功,受封河东公,官至镇远将军、平州刺史。此次出征前,孝文帝又加封他平南将军,给予了厚望。

谁知一到襄阳就碰到南齐南阳太守房伯玉的顽强抵抗,房伯玉本是北魏河间太守,后因弟弟房叔玉叛逃南朝受到牵连,不得不也逃往南朝,被齐明帝萧鸾封为南阳太守。薛真度大军到达城下后,先派人劝说房伯玉开门投降,遭到房伯玉拒绝,两军开打。

一场大战下来,薛真度居然打败了,卢渊刚到前线就听说薛真度败了,不得不和薛真度一起撤退,这一路基本报销了。

由于东线进攻钟离的战事不利,过完春节孝文帝便离开悬瓠,渡过淮河向东到达钟离(今安徽凤阳),途中经过淮南八公山时路遇大雨,部队在大雨中艰难跋涉,马车里的孝文帝看到将士们的狼狈模样,心有不忍,下令撤去马车的车盖,和将士们一起淋雨。看到病倒的士兵,孝文帝更是亲自下车慰问,颇有当年飞将军李广爱兵如子的风采。

孝文帝车驾到钟离后和攻打钟离的元衍会合,军心大振的魏军便打了个胜仗,俘获三千名齐军士兵,过去的老规矩都是抓住俘虏就杀,以绝后患,吓破敌胆,可孝文帝一下车便要求将俘虏全部释放。手下的将领们颇为不满,好不容易抓到的俘虏岂能说放就放!

孝文帝的解释颇有现代人性化作战的味道,他说这些人都是各为其主,何罪之有呢?有罪的是萧鸾等人,和江南的百姓有什么关系呢。

于是这三千人全部放回江南,这一招攻心为上的计策太高了,成功的树立了魏军仁义之师的形象,减轻了南下的阻力。

钟离位于淮河南岸,这里距离长江已经很近了,生长在代北草原上的孝文帝从来没有见过传说中的长江,这次离长江如此之近,他突然萌生了亲临长江的念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2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