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篇追梦中原奋力出彩中国气象局

中国气象报记者王建忠周爱春通讯员王红燕王玉岗

这里是黄河中下游交汇处的一段河流,曾经奔腾喧嚣的波涛,如今变得舒缓而温情。

70年前,河南气象的开拓者来到这里,把脉天空风云,护卫大地河清海晏,谱写出一曲深沉悠远、生生不息的中原天歌!

阡陌纵横展现现代化科技新貌

年11月5日,河南省气象局正式成立。经过一代代河南气象人的无私奉献,气象台站以惊人的速度布满中原大地,“一站一品一貌”彰显一流台站新貌,气象现代化建设日新月异。

综合观测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建成了以9部新一代天气雷达、6部数字化天气雷达、3部L波段探空雷达、1部风廓线雷达、39个垂直水汽观测站、个区域自动气象站为主的观测系统,建成个国家气象观测站实景观测系统,建成包括地面激光雨滴谱仪、微波辐射仪的专业观测网。

数据信息处理速度越来越快。新建个新一代卫星广播接收系统、19个静止气象卫星中规模利用站,建成风云三号、风云四号和葵花八号气象卫星省级接收站。基于万亿次超算平台,建设气象大数据工程研究中心,信息处理能力明显增强。集约整合数据资源,省级业务系统集约化率达到43.5%。建立全省气象观测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了农业、水利、环保、气象数据的综合集成显示、查询、调用。强化数据质量控制,全省自动气象站数据可用率达99.7%,雷达数据可用率达97%以上。建成智能高效、集约共享的“一网两云平台”。

预报预测越来越精准。短临预报预警业务实现从“弱”到“强”,精细化气象要素预报业务稳步推进;暴雨预报预警业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客观化气候预测业务基本建立;县级综合气象业务初步建成,实现了预报产品由站点向格点转变、气象要素预报向灾害风险预警延伸。年24小时暴雨(雪)预报准确率全国第一,月降水、温度预测准确率全国第五,预警信息发布提前量从15分钟提前到60分钟。

立法先行,不断夯实法治之基,形成了由四部地方性法规和三部政府规章为主体的、具有河南特色的地方气象法规体系。站位全局、融合发展,省政府陆续出台17个政策文件,与20多个部门深化合作,为河南气象事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年9月,黄河兰考段因罕见秋汛全线溃坝,及时的预报服务让滩区数十万群众转危为安;年8月,洛阳栾川出现暴雨山洪,一条气象预警信息救了多村民;年7月,豫北出现特大暴雨,准确的预报预警创造了无一人伤亡的奇迹;年科学应对“温比亚”台风,损失降到最低。

70年来,气象防灾减灾体系从无到有,成立了省市县三级气象灾害防御及人工影响天气指挥部,实现气象灾害防御规划、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市县全覆盖。建立有效的多部门联防机制,基层防灾减灾体系乡镇覆盖率达98%。

这不仅仅是亿万群众众志成城的结果,更是气象现代化建设效益的生动实践。

在舞阳县莲花镇闫湾村粮食高产示范区,气象科技为粮食高产、稳产提供无缝隙服务。

藏粮于技扛起保障粮食安全重任

年春天,气象为农服务创新之旅启程,探索形成了“三级业务五级服务布局、六大体系支撑、服务业务科研一体化发展”的现代农业气象“河南实践”,交出了一份完美答卷,为率先在中部地区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淇县西岗镇高标准农田里,建有温度梯度观测、雨量、土壤水分观测、可视化观测等农田小气候观测设备。在该镇气象信息服务站,建有智能气象服务触摸屏、预警大喇叭、视频会商系统等设备,农民朋友不仅可以查看天气预报和农用天气信息,而且可查询当前土壤墒情和灌溉、施肥、病虫害天气指数等信息。

这仅仅是河南高标准粮田气象保障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一个缩影。自“十二五”以来,河南已建成高标准农田5多万亩,相继建成了一大批规模为3万亩、5万亩、10万亩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区。按照“有标准规范、有自动观测、有系统平台、有精细产品、有直通服务、有服务效益”的“六有”目标,河南省局已全部完成了5万亩方以上高标准粮田气象保障服务体系的整体建设。

弹指一挥间,以犁、耙、水车等为主的农业生产重要农具,如今已成为博物馆的陈列品;口耳相传的“看天种地”经验已不再是“金科玉律”,取而代之的是农民手指尖在触摸屏上轻轻一点,天气信息和农事建议即可尽收眼底。在河南,先进技术与现代农业融合的成果,不断突破人们对农业的想象,引领农业进行深刻变革。

近年来,依托高标准粮田气象保障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河南初步建成布局合理、体系完善、功能先进、响应及时的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测预警业务体系。其中,4个农业气象试验站和35个农业气象观测站,组成了完备的农业气象观测站网;遍布田间的多套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近百套农业气象自动化观测站、多要素自动气象站、农田小气候监测系统,形成了5万亩方以上高标准粮田全覆盖的农业气象自动化观测体系;使用风云卫星等多源遥感数据,建立作物生长综合分析评估模型,形成天地空一体化遥感观测体系,实时监控农田病虫害发展情况、作物苗情及

田间墒情。粮食生产已由“靠天吃饭”向“靠科技发展”、由“藏粮于仓”向“藏粮于技”转变。

“中国人的饭碗里要装满中国粮”——一批批农业气象科技工作者坚定信念,潜心研究出一项项科研成果,并在生产实践中运用,农业气象服务产品覆盖了粮食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年全省夏粮在连阴雨致播种偏晚、春季低温冻害的情况下,单产和总产仍位列全国双第一。

如今,在全国人端的10碗饭中,就有1碗来自河南。“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在中原大地的麦田里得到了最生动的映照。随着现代气象观测、互联网技术和物联网服务融为一体,智慧化、无缝隙、趋利避害并举的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将扛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助力乡村振兴全面发展。

气象科技人员到麦田进行调查,做好麦收气象服务。

大河奔流生态保护足音铿锵有力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带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区域。近年来,干旱、洪涝、断流、决堤、污染等不断发生,造成了黄河及其流域存在突出生态问题。

自年7月2日第一份《黄河流域天气预报》对外发布至今,黄河流域气象中心从无到有。以流域防汛抗旱和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等需求为牵引,黄河流域气象中心不断推进流域气象服务由单一的防汛服务向防汛抗旱并举转变,由汛期服务为主向全年服务转变,由黄河中下游四省协调服务向全流域服务转变,由单一的雨情服务向雨情、墒情监测、面雨量预报、洪水估测、灾害评估、引黄灌溉需水量估算等全方位服务转变。

年汛前,黄河流域气象中心准确预测“汛期有一条主雨带在北方,影响黄河流域”,全流域汛前进行动员部署,为入汛前期各大水库腾空库容,后期拦洪削峰提供重要参考。

针对当年黄河上游出现的两次编号洪水,黄河流域气象中心精准预报、快速响应,在流域上游四库联调和小浪底水库防洪预泄等指挥调度工作中发挥关键作用。年,黄河流域河道减淤为近年来之最,水库发电量创历史新高,流域洪水资源化利用取得显著成效。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处处都有气象、处处离不开气象。当前,河南气象部门正积极构建智能网格预报“一张网”,联合会商、信息共享、联防服务、科研攻关、工作交流“五大工作机制”和相关“六大工作制度”的新格局;气象大数据智慧平台、信息共享服务系统、水文气象业务系统等一批重大业务科研项目为黄河防汛实时业务提供科技支撑;围绕防汛、抗旱、防凌、水资源调度等,不断完善协作机制,健全业务服务体系。

气象高水平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国家重大战略,成为黄河流域气象中心以及流域相关气象部门的新使命。

绿满中原为出彩河南增科技之光

黄河北岸,焦作孟州莫沟村,细雨轻敲青石板,是多少人“老家的记忆”;大别山麓,信阳平桥郝堂村,狗头门楼柴扉墙,又让多少人找回了乡愁。在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中,气象工作融入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每一个细节之中。

依托率先在中部地区实现气象现代化,河南气象融入全省污染防治美丽河南建设规划,初步形成综合、立体、自动化的生态气象监测网络,在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中发挥着独特的科技作用。建立健全与京津冀、汾渭平原等联动联防机制;开展城市内涝风险预警系统建设,助力“四水同治”;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年均增加地面降水约15亿立方米,在抗旱救灾、增加水库蓄水、改善生态环境、大气污染防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年底,积极推进人影作业由抗旱减灾向生态修复和污染防治

方面拓展,在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呈现出别样的科技之光。

被誉为“中原肺叶”的栾川县,森林覆盖率82.7%。气象部门助力该县打造“中国天然氧吧”“河南避暑旅游目的地”,实现由“卖矿产”到“卖生态”的转变,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道路。在河南,气象部门积极挖掘特色气象景观资源,形成了完整的旅游气候资源评估技术流程,先后有6县(市)成功申报“中国天然氧吧”,4景区和1乡镇荣获“河南避暑旅游目的地”,真正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中国三樱椒之乡”柘城,成为河南首个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落户之地。素有“亚洲第一高山果园”美名的灵宝市寺河乡苹果,通过了河南省首个果品气候品质认证。目前,河南气象与农业部门联合认定了三门峡苹果、信阳茶叶、驻马店花生3个省级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开展茶叶、苹果、花生、山药、猕猴桃等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打造“气候好产品”。

在河南,各地气象部门立足本地实际助力生态建设。古都洛阳规划了合理的“引风”“导风”城市功能,探索气候变化与适应性城市规划。鹤壁提升城市内涝监测和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助力河南首个“海绵城市”建设。而在许昌,气象部门将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需求融入到气象现代化建设的每个细节之中,将绿水青山、蓝天白云烙印在时光的年轮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气象科技助力河南生态文明建设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河南省气象局利用“新舟60”飞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党建引领筑牢气象事业发展之基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几十年来,河南气象部门始终以党的建设统领气象事业改革发展的壮阔征程,深入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实施“五聚焦、两强化、三提升”计划,推动基层党建全面过硬。

商丘市局建成“三室三廊”、首创“五个一”党员教育新模式;“洛阳气象智慧党建云平台”,建设“组织生活馆及走廊文化”项目,建立“一馆一堂两区三中心四走廊”气象活动阵地;漯河市局探索建立“”党建工作新思路新方法。“省气象局的党建工作抓得好,单位氛围好、职工精神面貌好。”河南省委书记王国生这样为气象部门党建工作“点赞”。

“为河南气象添光彩”凝聚了团结奋进的力量,打造了高素质的专业化干部队伍,突出政治过硬、纪律严明、本领高强、敢于担当、奋勇争先的风气成为主流。聚焦党建业务融合发展,深入开展“寻找最美气象人”“五比一争”“我为河南气象添光彩”倡议等活动,吹响了添彩河南的“集结号”。“比党性、比学习、比担当、比作风、比实绩,争当出彩河南气象人”,全省气象部门干部职工转作风、强素质,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和积极向上的创新环境。

突出“新时代+新气象+新地域”,坚持行业文化、地域文化及生态文化相融合,建设具有部门和地域特色的气象文化园区、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红色基因传承基地、党性体检中心、党员政治生活中心等,全省气象部门共新建或完善气象科普馆4个,局史馆17个,文化园区21个,学习教育平台个。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吸引广大党员干部以学促做,知行合一,用初心焕发激情,用使命激发担当,用业绩诠释忠诚。

从年第一份天气预报开始通过电波传向广阔的中原大地,到今天省部共建乡村振兴气象保障示范省,七十年风雨,七十年创业,每一位中原气象儿女的心声汇聚一起,激发出磅礴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在为更好发挥气象在河南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服务保障作用进程中阔步向前。

仰望天空,让我们聆听新征程中河南气象事业发展的最强音!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3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