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曾经做过一统政权或较大的地区性政权的都城的城市很多。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著《历代宅京记》,其卷一、卷二总序引举自伏羲至元代历代首都陪都凡四十六处,卷三至二十列为专篇者凡关中、洛阳、成都、邺、建康、云中、晋阳、大名、开封、宋州、临安、临潢、幽州、辽阳、大定、会宁、开平十七处。这个名单一方面不限于首都,也包括了陪都;不单是信史时代,也包括了传说时代;另一方面则仅局限于三皇五帝、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两宋、辽、金、元一系列正统王朝的都城,而于先秦列国、五胡十六国、五代时十国等中原分裂时代大小政权,自匈奴、鲜卑以来至后金、准噶尔等各边区民族政权的都城,多付阙如;所以既没有包括清以前国史上全部古都,也未能提到这些古都的等差,哪几个称得上大古都。到了20世纪20年代,学术界才有些论著将西安、洛阳、北京、南京、开封并列为“五大古都”;30年代,又将杭州加入,列为“六大古都”。此后六大古都即成为普遍流行的、大多数学者认可的提法,一直沿袭到80年代,如年中国青年出版社还出版了《中国六大古都》一书。邯郸临漳邺城遗址(图源自新浪网)我为什么要加上一个邺,说成七大古都呢?这是因为邺(包括商代的殷)在历史上的重要性至少不下于杭州。尤其是在公元6世纪以前,它的地位是可以和长安、洛阳相颉颃的。我们讲历史不能只讲6世纪以后,所以不能不提它。通常之所以不提邺,除了因为它作为首都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年之久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其他六大首都至今还是著名的大城市,唯有邺早已成了一片废墟。但既然是讲历史,就不应该由于今天已经不存在这个城市,就不提它在历史上曾经几度作为统治华北广大地区的首都。所以我认为讲中国历史上的首都,不能再沿袭通常所谓六大古都的说法,应该改提七大古都。都城是一个政权的政治中心,所以每一个古都应否列为“大古都”之一,主要得看以此城为都的政权疆域有多大,历时有多久。以此为标准,衡量历代古都,则无疑此七大古都所统治的地域最广大,历史最悠久。这七个古都在历史上的重要性又有差别,西安、北京、洛阳曾经连续几个王朝长期作为统一政权的首都,应列第一等。南京、开封作为统一政权首都的时间较短,属于第二等。安阳、杭州则仅做过较大的地区性政权,属于第三等。当然前面两类城市也都或长或短做过大小地区政权的首都。夏代和商人盘庚以前,都城经常迁移。文献记载中禹初都安邑(山西夏县),终夏一代曾迁都阳城(河南登封)、阳翟(河南禹县)、斟鄩(河南巩县)等八次。考古发现的河南登封王城岗、偃师二里头遗址,都有是夏都的可能。商族自契至汤八易其居,自成汤灭夏至盘庚,迁都五次。可见其时还没有一个长期稳定的都城。自盘庚迁殷以后至周武王伐纣灭商,殷作为商都凡二百七十三年(后期的约五十年帝乙、帝辛常居离宫朝歌,今河南淇县)。故周人称商为殷,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一个长期稳定的都城。商亡而殷夷为墟,后也称其遗址为殷墟,在今河南安阳市西北小屯村及其周围。河南安阳,殷墟甲骨文碑林(图来源于视觉中国)殷墟东北四十里有六朝时的邺都遗址,今属河北临漳县界。邺城相传建于公元前7世纪春秋齐桓公时,前5世纪战国初魏文侯曾在此建都。两汉时为魏郡治,东汉末移冀州来治。年袁绍领冀州牧,不久又兼并了并、青、幽三州,邺城遂成为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的统治中心。年曹操破袁氏,继承了袁绍的旧业而进一步统一了黄河流域。曹操自领冀州牧,继而自署为丞相、封魏公、晋魏王。此后黄河流域名义上虽然还是汉朝,都城在许(河南许昌),实际上的政治中心则在丞相府、魏都所在的邺。“洛阳纸贵”的左思《三都赋》,即指蜀都成都、吴都建业和魏都邺。年曹丕篡汉,次年都洛阳,邺才降为陪都之一。十六国时从年起至年,北朝从年起至年,后赵、冉闵、前燕及东魏、北齐相继都邺,合计共七十八年。北周灭北齐,以邺为相州、魏郡治所。年,相州总管尉迟迥起兵讨杨坚失败,坚焚毁邺城,徙其民人及相州、魏郡、邺县于南四十五里的安阳城,改置芝灵县于故址。年复名邺县,至北宋时省入临漳。这个千年名都,为杨坚所毁,至此竟然连做一个县治的地位也维持不住了。邺的故址今已成为一片废墟,而城垣遗迹犹可辨认。有南北相连的二城:北城曹操因旧城增筑,东西七里,南北五里,北临漳水。后世漳水南移,故址遂隔在北岸。南城筑于东魏初年,东西六里,南北八里余,在今漳河南岸。邺都被毁后三百四十余年,五代的唐、晋、汉三代又有所谓邺都,是当时的陪都之一。这个邺都已不是魏晋南北朝的旧邺都,而是今大名县东的唐魏州、宋大名府城。大名虽在古代邺城之东约百五十里,其所以被称为邺都,当是由于它实际上是代替了邺城成为河北平原南部的政治经济中心。殷和邺都是安阳的前身,安阳继承殷和邺成为河北平原南部太行山东麓的都邑。所以追溯安阳的历史,应该肯定它是公元前14世纪至前6世纪中国史前期重要古都所在地之一。但殷都时的商朝、邺都时的曹魏、后赵、前燕、东魏、北齐的疆域都只局限于中原,所以安阳在七大古都中的地位应列在西安、北京、洛阳、南京、开封之后,居第六,列第三等。热播剧《长安十二时辰》中的长安城为什么最早只提五大古都随后改提六大古都,现在我们又要提七大古都?20世纪20年代之所以只提“五大古都”,是因为西安、洛阳、北京、南京、开封都曾经做过全国性的首都,而其他古都没有。30年代之所以要加上一个杭州成为“六大古都”,是因为注意了杭州尽管只做过半个中国的都城,其城市的繁荣昌盛程度,却不亚于甚或有过于全国性的五大古都,并且和五大古都一样,到今天还是一个大城市。但既然提了杭州作为大古都之一,那就不该不提安阳。安阳之所以30年代以来长期没人提起,一则当由于偶然的疏忽,再者则由于殷邺久已为废墟,近今的安阳又不是一个著名的大城市,一般人往往着眼于今天的大城市谈古都,就难怪数不上安阳了。而我们现在之要改提包括安阳在内的“七大古都”,这是因为谈古都首先应着重历史上的实际情况。不应以古都的后身今天的城市的大小为取舍的标准。在6世纪以前的二千年中,殷邺应该属于第一等古都。由于近一千四百年来没有再成为都城,所以在整个中国史里便只能列为第三等古都了。但它的重要性应仅次于五大古都,比只作为南宋偏安江淮以南的都城杭州应略高一等。中国的建都史大致可分为前后两期,从殷周直到北宋这二千四百年是为前期,其时一统政权和统治北半个中国的大地区性政权的首都殷(邺)、长安、洛阳、开封,都在中原地区(北纬35度左右1度许,东经—度),江南的南京只做过统治南半个中国的地区性政权的都城,而位于华北平原北端的北京,则根本还够不上做较大政权的都城。所以这前期又可以叫作中原期。自12世纪初叶宋室南渡以后至今八百多年是为后期,一统政权和大地区性政权的首都都离开了中原,或向南移到了江南,杭州做了一百五十年的南宋都城,南京做了五十年的明朝初期首都,又做了此后二百二十年的陪都,直到近代还做过太平天国和民国的首都;或向北移到了北京,先还只是北半个中国金朝的首都,随后又发展成为元、明、清三代的大一统王朝的首都,直到近代还做过民国的首都;今天仍然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杭州、南京、北京在前期四大首都之东,距海不远,所以这后期又可以叫作东移近海期。为什么前期的大政权要选择中原内地的长安、洛阳、邺、开封作为首都,后期的大政权要选择东部近海的杭州、南京、北京为首都?又为什么前期和后期在各个时代要选择不同的城市为首都?这需要我们对历史上择都的条件和首都在历史上所发生的作用做一番分析。历代统治者主要是根据经济、军事、地理位置这三方面的条件来考虑,决定建立他们的统治中心——首都的。经济条件要求都城附近是一片富饶的地区,足以在较大程度上解决统治集团的物质需要,无须或只需少量仰给于远处。军事条件要求都城所在地区既便于制内,即镇压国境以内的叛乱;又利于御外,即抗拒境外敌人的入侵。地理位置要求都城大致位于王朝全境的中心地区,距离全国各地都不太远,道里略均,便于都城与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包括政令的传达、物资的运输和人员的来往。设若地理位置并不居中,但具有便利而通畅的交通路线通向四方,特别是重要的经济中心和军事要地,则不居中也就等于居中。所以地理位置这个条件也可以说成交通运输条件。当然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并不存在完全符合理想、两方面条件都十分优越的首都,所以每一个王朝的宅都,只能是根据当时的主要矛盾,选择比较有利的地点。首都的选定一般都反映了该时期总的形势,反过来,首都的位置也对此后历史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舆地勾稽六十年》作者:谭其骧北京出版社(本文原载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8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