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在鸟笼里的鸡
春日的一个午后,太阳暖暖地照着斜靠在沙发上看书的我。忽然被楼下传来的嘈杂声惊扰,我起身走向阳台一探究竟。
只见楼南边空地上,几个孩子围着一个银色金属方形鸟笼,七嘴八舌地议论着。因为离得远,听不清说些什么,但能看出个个都挺开心。
“养了一只啥鸟?让这帮孩子这么高兴?”我边喃喃自语,边重新坐回沙发看起了书。
“这是献爱心吗?给孩子买两只小鸡当宠物玩儿!”在阳台晾晒衣服的女儿戏谑道。
“小鸡?”
我再次走向阳台,定睛一看,可不是嘛,原来鸟笼里是两只小雏鸡——两团奶黄色的小绒球。只见身穿粉色毛衣的女孩儿手拿菜叶,另一个孩子手拿面包,俩人蹲着投喂小鸡,旁边有个家长好像在指点着孩子们什么。
此情此景,让我想起学校门口每年这个时候,总有一些小商贩会卖一元一只的小雏鸡,有的还会染成五颜六色吸引小朋友的眼光。说真的,小孩子看到那些绒球似的叽叽叫的小雏鸡,很难抵挡买回家饲养的诱惑。
我曾经问过班上一些同学,买过小雏鸡的大有人在。但最终结果是:喂不了几天,就会在孩子们的眼泪与不舍中夭折。
“这两只鸡宠儿会存活多久呢?”我不免有些担忧。
夏季来临,汛期不约而至。一连两天,雨势不减反增。一楼小菜园里的豆角苗和茄子棵东倒西歪,韭菜像南方的稻秧一样泡在水中。“风如拔山努,雨如决河倾”。楼下路面的积水已淹过脚面,夹带着树叶朝低洼处流淌。
忽然,我发现车库的玻璃顶棚檐下搭了一块白色塑料布。一阵风吹来,把塑料布掀开了一个角,下面露出了一个银色鸟笼。透过雨帘,我看到已经长大些的两只鸡依偎在一起,它们竟然还活着!
花开花落,时光更替,转眼到了初冬。一楼的小菜园被勤快的张大哥拾掇的生机盎然,这不,两畦沃土上长出了密匝匝的白菜苗。引得我不由驻足欣赏一番。
突然,感觉身后有异样,回头,竟是一只肥硕的大公鸡。它的外表并不漂亮,“大红冠子花外衣”和它一点儿关系也没有。不过,它的两条健壮的腿,走起路来旁若无人的样子,倒让人多看两眼。
对面楼上吴阿姨买菜正好路过,笑眯眯地说:“过节杀了,能炖满满一锅呢!”
“那可不行,孩子把它们养这么大,肯定不答应!”公鸡的主人连连摇头。
“昨天你们听到公鸡打鸣了吗?”一楼张大哥问。
“听到了。不过,声音还不够嘹亮。”五楼的小杨笑道。
“是笼子太小,脖子伸不直的缘故吧!”我补充道。
一连几天,每当天蒙蒙亮,楼下就传来一两声沙哑的鸡鸣。随即,定成5点半的手机闹铃也响了。在家里上网课的儿子边起床边说,这公鸡打鸣比闹钟都准时!
回想在那个没有钟表报时的上学年代,似鼓点如号角的鸡鸣是乡村最为生动的音符。伴随着黎明的曙光,一次次将我从睡意朦胧的梦中唤醒,“金鸡报晓”成了少年时划破黎明的回忆。
疫情之下,居家学习的儿子每天按时“闻鸡晨读”。希望他能像班主任申老师说的——这,正是一个见证自我的好机会!
无意间刷到一个抖音视频:在倡导全民做核酸时,一只公鸡的打鸣声类似“做核酸喽”。谈笑之余,猛然想到,楼下蜗居的两只公鸡,哪天也会报出“要解封喽”的信号呢!
作者简介:
海强,河南省淇县前进小学语文教师,中小学高级教师。闲暇之余喜欢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