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诗的国度,早在三千年前的周朝时期,就设有专门的采诗之官,每年的春天,他们摇着木铎,深入到各地民间,广泛地收集民间诗歌。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交给太师(古代官名,负责音乐之官)整理谱曲后,演唱给周天子听,作为民情民意,供施政的参考使用。这就是古代所谓的采风。
这些诗歌,构成了《诗经》里《国风》的来源,据说在春秋时期有首之多,到了后期,经过孔子的整理编纂,《诗经》最终定型,成为我们现在看到模样。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现存篇(此外有目无诗的6篇,共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共有篇,是出自全国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风》的内容真实、广泛,有的是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的是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思恋与愤怒。
《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这其中有《邶(音:bèi)风》19篇,邶是周武王封殷纣王之子武庚的地方,是现在的河南省淇县以北、汤阴县东南一带。
《邶风》里面有一首诗:《凯风》,是我国最早的母爱诗,这首诗用古朴的语言,赞美母爱的伟大,表达子女的愧意,情真意切,真挚感人,做子女的必看。
母亲,是这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女本柔弱,为母则刚!
母爱,是这世界上最伟大的情感;母爱,是这世界上最无私的爱!母爱,也是这世界上最持久的爱!
有一种冷,叫妈妈认为你冷!有一种饿,叫妈妈认为你饿!有一种长不大,是妈妈眼里的长不大!
王羲之在《兰亭集序》里说过:“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尽管《凯风》这首诗出现在两千多年前,语言古朴,深奥难懂,但是,诗里赞美母爱的感情,还是与现代人一致的,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诗经·邶风·凯风》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
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
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
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我们先把疑难的字词注释一下:
凯风:指和风,一说是南风,夏天的风。清代进士马瑞辰在他的著作《毛诗传笺通释》注释:“凯之义本为大,故《广雅》云:‘凯,大也。’秋为敛而主愁,夏为大而主乐,大与乐义正相因。”古人用和煦的南风,来比喻母亲对子女温暖的照顾,堪称绝妙至极。
棘:是一种落叶灌木,就是现在的酸枣树。枝上多刺,开黄绿色小花,果实小,味酸甜。棘心:酸枣树初发的嫩芽。在这首诗里用棘心来比喻幼小的子女。
夭夭:有三个释义,这里指娇嫩柔弱的样子。
劬(音:qú):劳苦,勤劳。
棘薪:长到可以当柴烧的酸枣树。这里比喻子女已长大成人。
圣善:明理而有美德。
令人:品德美好的人。
爰(yuán):何处。一说发语词,无义。
寒泉:卫国的水名,冬夏清凉。从这首诗以后,人们以"寒泉"为子女孝敬母亲的典故。
浚(xùn):卫国地名。春秋时卫邑,故址在今河南省濮阳县境
睍(xiàn)睆(huǎn):鸟儿宛转的鸣叫声。一说美丽,好看。
黄鸟:黄雀。
载:传载,载送。
诗意:
煦煦和风自南方,吹拂酸枣嫩芽上。
树芽娇嫩又柔弱,母亲照顾辛勤忙。
煦煦和风自南方,吹拂酸枣粗枝条。
母亲明理有美德,我不成器难回报。
寒泉之水清且凉,源头就在浚邑旁。
母亲养育儿七个,辛苦操劳累坏娘。
黄雀婉转在鸣唱,声音悠扬真嘹亮。
儿子纵然有七个,难慰母亲不应当。
这首诗以“凯风自南,吹彼棘心”开篇,以“凯风”来比喻母爱如春风般和煦温暖,以“棘心”酸枣树的嫩芽来比喻幼小的孩子,仿佛让人感受到孩子被捧在母亲手上的幸福和珍贵。孩子们之所以能够健康成长,全是母亲辛勤哺育的功劳。
七个儿子一个个长大成人了,母亲的大恩大德,堪称圣善。儿子为之感动不已,却谦虚地自称是不孝儿,对母亲充满了愧疚,总嫌自己做得还远远不够,认为自己对不起母亲的辛劳。
接着,以寒泉滋养万物比喻母亲,寒泉也成为母爱的代称。寒泉在地下涓涓流淌,清爽甘甜,滋养了浚邑的人。母亲生养了兄弟七人(古代讲究多子多福),至今还在如此劳苦,让做儿子的如何心安?
黄雀在广阔的大地上清丽婉转歌唱,带来的歌声多么悦耳、嘹亮,七个儿子没有常常去安慰母亲那颗饱受孤苦的心,确实深感自责和不当。
这首诗用古朴的语言赞美母亲的伟大,如“母氏劬劳”、“母氏圣善”、“母氏劳苦”等,表达子女对不能慰劳母亲而产生的自责之情,如“我无令人”、“莫慰母心”。情真意切,真挚感人,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赞美母爱和爱母的诗篇。
这首诗对后世诗人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乐府诗集·长歌行》,是一首游子思母的诗,就是以《凯风》为模板的翻作:
远行使心思,游子恋所生。
凯风吹长棘,夭夭枝叶倾。
黄鸟鸣相追,咬咬弄好音。
伫立望西河,泣下沾罗缨。
唐朝著名诗人孟郊,在《游子吟》中的千古名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就是脱胎于《凯风》中的“棘心”。
宋朝的大文学家苏轼,在为同科中进士的友人胡完夫的母亲写《胡完夫母周夫人挽词》中,“回首悲凉便陈迹,凯风吹尽棘有薪。”,这一句很明显是化用了“凯风自南,吹彼棘薪”。
近代爱国主义诗人闻一多的名篇《七子之歌》,创作灵感就是来源于此诗。闻一多在引言里写道:“邶有七子之母不安其室。七子自怨自艾,冀以回其母心。诗人作《凯风》以愍之。……精诚所至,金石能开。"诚如斯,中华"七子"之归来其在旦夕乎!
有一种孝,叫“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有一种痛,叫“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百善孝为先,回报我们的母亲吧!善待我们的母亲吧!
往者不可追,就从现在开始吧,不要遗憾终生!
感谢好友阅读,对于母爱,关于母爱的诗,您有什么看法?欢迎好友一起分享、讨论、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