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守望麦田,守来了世界小麦史上的奇迹

来源:央视网

清晨的鲜美汤包

年节的团圆饺子

卷起世间百味的煎饼

穿越悠悠千年的面条

……

几千年来

中国人把对面食始终如一的热爱

化作了餐桌上的无尽创造

不知不觉间

小麦已成为了5.6亿中国人的主食

亦成就了属于14亿人的幸福滋味

小麦这一路走来

经历了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跟随《端牢中国饭碗》一起去看看吧!

麦田里的优等生

这是一场特殊的面包品鉴会

参与者不是美食家

而是小麦育种科学家

他们聚在一起

观察、品尝各种面包

只为了挑出一个“最强参赛选手”

小麦大抵可分强筋、中筋、弱筋三种

面包的质地、色泽、口感

由强筋小麦的品种决定

弱筋小麦适合加工糕点

中筋小麦适宜馒头、面条等传统面食

长久以来

中国生产的大多是中筋小麦

强筋小麦、弱筋小麦大量依赖进口

为了补上这块短板

小麦育种专家扎身试验田

十年如一日地培育优质强筋小麦品种

于是才有了这场科学家专属面包品鉴会

一粒麦种从历经遴选

到战胜成百上千的同伴

成长为一株优秀的小麦新品种

耗费的时间往往要超过十年

几个品种,可能就是一个育种人的一生

一个育种人,可能真得在麦田里守望一辈子

才能培育出与国外进口

完全相媲美的优质小麦

麦田里的智能范儿

大美新疆

是多年前小麦传入中国的第一站

也是今日中国优质小麦的重要基地

地处新疆奇台县的亩小麦

由一个不到30人的团队统一进行

集约化规模化管理

代替了曾经在田间忙碌的多名农民

启动智能滴灌系统

万亩麦田就能同时得到滋润

每种植一季小麦

可以节省用水超万吨

节省成本超过5万元

如今,小麦规模化种植

已经成为趋势

而昔日手持镰刀的麦客

正在悄悄化身为车轮滚滚的收割机

这是山东郯城开展的

一场机收大比武活动

收割机游走在麦田里

换挡、直线、拐弯稳定操作

在每一个环节,每一位机手都认真专注

把小麦机收损失率降到最低

今天,我国小麦机收率已达98%

是机械化水平最高的作物

据测算

全国小麦机收损失率

每降低一个百分点

就能挽回25亿斤粮食

够14亿人吃近两天

受灾麦田有救了!

中国幅员辽阔,气候条件复杂多变

长久以来

小麦生产时常面临极端天气影响

跟自然灾害的斗争从未停止

年秋天

小麦播种就遭遇了空前挑战

罕见的持续大范围降雨

波及小麦5个主产省

受影响面积达1.1亿亩

农田被淹

农机、种子、化肥损毁严重

……

艰难之时

国家迅速调派机关干部、科技小队

分赴各地指导

政策、资金的支持,也火速到位

仅是向种粮农民发放的一次性农资补贴

就达亿元

真金白银的支持

激励着农民们在技术和农资上的投入

正确的技术引导,让钱都花在了刀刃上

小麦权威专家郭天财,来到河南

扎进了田间地头

河南淇县种粮大户李文周的亩麦田

就由他作技术指导

拔节、返青、抽穗……

秋汛以来,郭天财五次来到麦田

一次次精心指导

让原本有些弱的麦苗一点点变壮

直至“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也让李文周由担心变放心

从一筹莫展到喜上眉梢

熬过寒冬的麦田终于迎来了丰收

熟风浮麦,颗粒归仓

如今,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小麦生产国

现在世界粮食市场高度紧张

中国小麦丰收,也是对世界的贡献

春去秋来,麦子一茬茬交替

交给大地沉甸甸的丰饶

也交给人们一个个

百折不挠、拔节而长的故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29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