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归欣
年3月,春风浩荡。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兰考,调研指导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留下殷殷嘱托。
总书记要求兰考在脱贫攻坚的战役中,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党员干部要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抓住机遇,彻底改变兰考的贫困面貌。
年3月,春意又浓。河南牢记总书记嘱托,在中原大地的希望田野上,奏响高质量发展乐章。
6年来,省委、省政府持续以脱贫攻坚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勠力同心、众志成城,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书写出了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
洛宁县坚持把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相结合,使人民群众惠享绿色生态红利。
兴产业
强县与富民齐头并进
实践证明,产业既是强县之本,又是脱贫之基。推动产业发展,激活农村内生动力,是实现稳定脱贫的治本之策。以产业发展为抓手,坚持强县与富民齐头并进,兰考人民破解了困扰他们50多年的“兰考之问”。
在堌阳镇徐场村,曾经遮挡风沙的泡桐林成了制作民族乐器的“绿色银行”,助力21户人脱贫,全村人均年收入超过3万元;在葡萄架乡杜寨村,扶贫工作队带领群众,在黄河故道里种起蜜瓜,带动村里43户贫困户脱贫;在东坝头镇张庄村,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打造美丽乡村,“梦里张庄”名闻遐迩,每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
年至年,兰考县形成了家居、养殖、新能源立体式发展的产业格局,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综合实力从全省县域中下游跃升到第一方阵。年3月,兰考县与革命圣地江西省井冈山市一起,在全国率先脱贫,打响了河南省贫困县摘帽“第一枪”。
以兰考为标杆,以精准为方略,全省其他贫困县立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山区县吃上“生态饭”。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所在地淅川县结合实际,坚持“绿色扶贫”思路,发展软籽石榴种植面积3.2万亩,种植薄壳核桃等10万余亩,发展金银花、辛夷、杜仲、艾叶等中药材种植面积4万余亩,10万渠首农民端上“绿饭碗”。
平原县培育“金豆豆”。工业弱、财政穷,怎么办?正阳县在稳定粮食面积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做大做强花生产业。目前,该县每年种植优质花生万亩,带动全县上万名贫困群众脱贫,把“小花生”变成了“金豆豆”。
滩区县建起“新车间”。扶贫安得“双全法”,既能挣钱又顾家?年,地处黄河滩区的台前县大胆探索,新建和改扩建精准扶贫就业基地个,吸纳就业人,其中贫困群众人。如今,让多方共赢的扶贫车间已在全省遍地开花。
6年来,在扶贫产业的有力推动下,我省贫困县县域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节节高”,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优质小麦、花生、草畜、林果、中药材等十大优势特色农业,覆盖带动贫困人口万人;规范建成扶贫车间个,受益贫困人口5.1万人;旅游产业异军突起,带动贫困人口约6万人;电商产业持续壮大,带动贫困人口就业创业5.93万人。
卢氏县官道口镇利用光伏发电项目,通过给付地租、工资等形式,带动周边贫困户脱贫增收。
用“法宝”
改革和发展紧密结合
改革是推动发展的“法宝”,发展是破解难题的“钥匙”。6年来,改革和发展贯穿我省脱贫攻坚全部进程,为这一伟大事业提供不竭动力。
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我国首个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花落兰考。普惠金融改革变传统的“信用+信贷”为“信贷+信用”,打破了农民和银行间的“玻璃墙”,引来了企业发展的“源头活水”,成为兰考脱贫的“隐形功臣”。
“普惠金融给俺的感觉就像是‘贴心小棉袄’。”谷营镇栗西村村民袁新中说。年,他贷款盖起两座蔬菜大棚,在全村第一个脱贫摘帽。截至年7月,兰考县已为16万余户农户发放普惠金融授信证,基本实现“普惠授信户户全覆盖”的目标。
我省贫困程度最深的卢氏县,以破解资金难题为导向,以建好金融服务体系、信用评价体系、产业支撑体系和风险防控体系为支撑,探索出叫响全国的金融扶贫新模式。
在具体实践中,卢氏县既为有劳动能力的群众提供“一对一”服务,还通过“政企银”互助模式等,满足带贫龙头企业大额融资需求,减贫成效呈几何级增长。仅卢氏农商行一家,目前已累计投放扶贫贷款逾10亿元,为户贫困户“雪中送炭”;扶贫龙头企业信念集团投资建设3个生态养猪场、多座蔬菜大棚和13个香菇基地,覆盖十多个乡镇,带动1万余名贫困群众。
近年来,我省还以完善农村承包土地“三权分置”改革为开端,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促使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推动广袤乡村摆脱贫困,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依托青山绿水,在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组织下,新县沙窝镇朴店村去年3月首次举办了桃花节,开幕当天就吸引游客1万多人,村里的53家农家乐生意火爆,村集体今年收入预计在70万元以上。获嘉县中和镇小官庄村原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在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后,与当地一家企业合作,“无中生有”发展多个食用菌大棚,带动周边上千名群众实现稳定增收。
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党支部“把方向”,村委会“管事务”,股份经济合作社“抓发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不但让农民第一次有了股权证,也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有了“身份证”,成为真正的法人,迈向更加广阔的市场。
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年年底,全省60%的行政村基本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今年10月底前,所有村要完成改革,让农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变大,让农民群众财产性收入不断增加,脱贫致富之路更加坚实。
光山县弦山街道办事处浩然合作社通过“产业+合作社+贫困户”方式大力发展现代生态渔业,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
补短板
城镇和乡村交相辉映
年,兰考县仪封乡东岗头村村民李麦囤打算返乡创业,却又心存疑虑:在乡下开服装店,行不行?驻村干部一席话宽了他的心:如今县里城乡一体化大发展,咱村边都建了新社区,辐射周边1万多人口,市场潜力肯定大。
县城流光溢彩、乡村美丽宜居,让游子惊喜,令外人惊叹,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这样的故事在我省各地不断“上演”。距淇县县城约8公里的灵山街道凉水泉村,原是个贫困的深石山村。年易地扶贫搬迁后,这里被打造成“灵泉妙境”高端民宿区,全村群众就地变成景区工人,去年,该村户均增收达2.35万元。
近年来,河南强化规划引领、投入保障和需求导向,使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逐步提升,各项短板明显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整体上实现了历史性跃升,繁华城镇和美丽乡村交相辉映。
交通扶贫送“路”到村。新改建贫困地区农村公路公里,行政村通硬化路率、具备条件的行政村通客车率均达%。高速公路“双千工程”15个项目中,有14个经过革命老区、贫困地区或者偏远山区。
水利扶贫“解渴”入户。投入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项目资金17.61亿元,受益行政村个,其中贫困村个,受益贫困人口39.47万人,实现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动态现状全覆盖。
电网、网络“双剑合璧”。提前完成贫困县、贫困村电网改造,全省农村户户通电、村村通动力电,全面实现20户以上自然村4G网络和光纤接入全覆盖。
环境整治“内外”翻新。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为抓手,抓好农村垃圾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全省90%以上贫困村环境得到有效治理。
着眼于全面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我省同步开展健康扶贫、教育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等多项扶贫开发重大行动,为农村地区发展添足后劲。
“目前,我省所有贫困县都已实现脱贫,.1万名群众甩掉贫困帽。历史性地消灭绝对贫困,昂首迈向全面小康社会,我们信心十足,但还不能松懈。”省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我省要完成35万贫困人口、52个贫困村脱贫摘帽的任务,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策划:董林刘雅鸣
统筹:张学文
执行:总编室、农村经济采访部、地方管理部、党群政法采访部、新闻摄影部、新闻出版部
责编:李震
总监:万军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