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相茹
年3月28日晚上6时许,林县红旗渠水利工地上的一个简易食堂。
“吴技术员,吴技术员!”一个民工匆匆从外面走来,一边走一边喊。
一个青年男子端着刚刚盛好的一碗饭,应声站了起来。
“吴技术员,我反映个情况,王家庄隧洞的顶部有个裂缝,往下掉土掉石头……”
那个被称为吴技术员的人听完民工的描述,放下手里的饭碗就走。司务长拉住他说,吃了饭再去嘛。吴技术员一边走一边说,没事儿,一会儿回来我再吃。现在趁着天还早,还能看得见,我得想个妥善的办法,明天上工,不能让大家顶着危险去隧洞里施工。
吴技术员急匆匆赶到了王家庄隧洞工地外,他让民工们撤出工地。这时,姚村分指挥部负责安全的李茂德过来了,两人就一起进洞查看情况。
万万没想到的是,他们进洞后十几分钟,隧洞突然塌方,两人都被埋在了浓烟滚滚的土石之中。等到大伙儿跑到那儿的时候,浓烟还没有散去。吴技术员被压在了塌方的碎石下边。等找到他的时候,他的神态非常安详,就像睡着了一样,只是这个林县人民心中的“宝贝”再也不会开口说话了。
这个尽管年轻却得到红旗渠水利工地上下信赖与尊重的技术骨干,就是年仅26岁的吴祖太。
吴祖太,年出生于原阳县白庙村。少时家贫,他曾外出逃荒要饭。新中国成立后,他顺利地完成了初高中学业,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河南省黄河水利专科学校。毕业后,吴祖太被分配到新乡专署水利局。年,吴祖太主动要求到林县水利局工作。
林县处于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处,历史上严重干旱缺水。为了改变缺水的局面,林县那时正在建设南谷洞水库,吴祖太主动请缨到林县,就是为了将学到的水利技术知识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当时,吴祖太已经25岁了,又是家中独子,父母一直期盼着他早日结婚,好给吴家传宗接代。因为忙,他同淇县姑娘、小学教师薄慧贞的婚期一拖再拖,直到年的大年初一,薄慧贞来南谷洞水库工地看他,这对年轻人才举行了简单的婚礼。
在红旗渠工程动工前,吴祖太和其他技术人员一起,不畏艰险,翻山越岭,实地勘测,跑遍了林县的山山水水,并翻阅大量资料,精心设计,终于绘制出了引漳入林设计蓝图。
年6月的一天,他正马不停蹄奔波在水利工地上。这时,他突然接到了一个通知,地委让他去开会。吴祖太说,我太忙,换个人去吧。来人说,不行,点名让你去,车都备好了。上了车,走了一段路,来人才告诉他,他的妻子为了抢救横跨铁轨的学生,牺牲了!
吴祖太大睁着双眼,呆呆地看着来人,一脸的不相信,这怎么可能?满打满算,他们结婚才多个日子啊。
吴祖太赶到淇县后,守着妻子的尸体,坐了一天一夜。一口饭没吃,一滴水没喝,一直哭。20岁的薄慧贞牺牲时还带着近三个月的身孕。
就地安葬了爱人之后,吴祖太又赶回了林县南谷洞工地。回到林县后的吴祖太,开启了夜以继日的工作模式。超负荷的工作强度,失去娇妻的巨大悲痛,压垮了这个26岁的青年。吴祖太病倒了,全身乏力,高烧不退。
正是红旗渠前期工作紧张进行中,技术尖子病了,这是天大的事情啊。领导安排他到一户农家养病。这家的大嫂每天为他做好吃的,六岁的小姑娘妞妞跟妈妈一起照顾这个病弱的叔叔。一天,吴祖太正在昏睡。突然,有一丝热乎乎的感觉在他的手背上蜿蜒。他强睁开眼睛,看到妞妞的笑脸。叔叔,您醒了,俺娘出去了,说您醒后给你吃这个。她伸出小手,一手一个煮鸡蛋。
叔叔不吃,妞妞吃。吴祖太说。妞妞不能吃!俺娘说了,鸡蛋是给“宝贝”吃的。好东西要留给您吃,您病好了,才能给俺修水渠,以后俺就不会没水吃了。妞妞一脸严肃地说。
吴祖太鼻子一酸,两行热泪落下。他强撑着坐起身来,把妞妞抱在怀里。妞妞用小手将鸡蛋壳剥掉,把鸡蛋送到吴祖太的嘴边。吴祖太流着泪吃掉了鸡蛋。
吴祖太又一次坚强地站了起来,投入到工作中去。年初,他参与红旗渠工程设计,和其他工程技术人员一起,实地勘测,翻阅大量资料,精心设计,每天工作到深夜。在短时间内,拿出《林县引漳入林灌溉工程初步设计书》。
红旗渠要通过山崖河涧,他和同事们在工作中解决了许多难题,设计出一些切合实际的建筑物。如青年洞一段,原拟绕山挖明渠,工程量大,施工难度大,经过反复考虑比较,吴祖太改进设计方案,采用凿隧洞,让渠道通过天险绝壁。在总干渠跨越浊河的地方,他昼夜思考,掌握河道地质基础和水文资料后,和其他工程技术人员一起,设计出“空心坝”,让渠水从坝心通过,河水从坝顶溢流,解决渠水与河水交叉的矛盾。
年2月,红旗渠工程动工后,吴祖太担任总指挥部工程股副股长,负责工程设计,既要依据勘测实况绘制每项工程设计图纸,还要考虑每个工段施工的安全措施,忙得不可开交。就这样,吴祖太以他扎实的水利专业知识和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成为红旗渠水利工程最重要的设计师之一。
谁料想天妒英才,竟然以这种方式夺去了这位技术骨干宝贵的生命。
吴祖太牺牲的噩耗传到林县县委,杨贵书记流下了眼泪。县委立即成立治丧委员会,召开追悼大会,悼念这位为红旗渠建设作出重大贡献的技术人员,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将他的遗体运送回原阳安葬。
吴祖太是为红旗渠献身的81位烈士中唯一的外乡人。他是红旗渠的设计者之一,他的生命像太行山上的石头一样,砌在了红旗渠上。
本文刊登于年7月11日河南日报14版中原风,为“铭记历史缅怀英烈”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