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宫小胖妞火了后,河南文化如何全面

白驳风在哪看比较好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703361.html

河南商报首席记者郑超/文记者邓万里/图

“太可爱了!”“再来亿遍!”“这才是有文化的节目,突然泪目……”

B站等平台上,被网友吹爆的《唐宫夜宴》,一夜之间圈粉无数,迅速掀起一股国潮文化热,不少网友点赞:河南终于“支棱”起来了。

《唐宫夜宴》剧照

其实,近些年,河南文化元素不断“出圈”,从此前的《国家宝藏》、太极申遗成功,到今年央视春晚的“郑州东站”“少林功夫”,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厚重河南,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被河南惊艳。

惊艳背后,掺杂着一种复杂的情绪——河南从不缺厚重文化,如何能够持久惊艳?在深入挖掘河南文化和旅游资源方面,我省应该如何继续发力?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围绕这些话题,河南商报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一起解码河南文化的“出圈”之路。

“小胖妞”助推“文化热”,河南博物院春节假期参观人数破5万

“流量岂能代文明,厚重从不惧浮夸”。B站上,点开唐乐舞俑的视频,诸如此类又燃又酷的弹幕,比比皆是,网友自发的称赞,让河南瞬间成了“网红”。

河南博物院唐俑

14个胖嘟嘟的少女,古怪精灵,一颦一笑间,让藏在河南博物院里的舞俑原地复活。她们从《捣练图》《簪花仕女图》的古老画卷走出,穿梭在妇好鸮尊、莲鹤方壶、贾湖骨笛等国宝文物之间,上演了一场“博物馆奇妙夜”。

当文物遇上创意,又时值春节假期,种种因素叠加,引爆了公众走进河南博物院参观的热情。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介绍,春节假期7天,河南博物院参观人数总计突破5万,尤其是大年初二到初六,日参观人数均超。

河南博物院

吸引观众前来打卡的,还有河南博物院的“王牌”文创——多次卖脱销的“考古盲盒”。

去年年底,这一文创产品火遍全网后,河南博物院又推出了“古钱币巧克力”等新年限量版,再度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从2月10日开始,“考古盲盒”线上一次性上架个,截至2月15日已经售罄;线下每天推出个预约号,每人限购3个,仍旧卖到脱销。春节过后,“考古盲盒”销售恢复常态,每晚8点上架,但依然是“秒光”的节奏。

河南博物院的许多藏品都与黄河文化有关,而“考古盲盒”的火爆,让马萧林深有感触:让黄河文化“潮”起来,这条路子走对了。

全国政协委员马萧林(受访者供图)

今年全国两会上,他也带来了相关提案,就如何创新性地展示文物、活化文物,展现几千年来黄河文明和发展成就等方面提出建议。

“只有让我们黄河文化‘潮’起来,我们的公众特别是青少年,才能有兴趣、想参与、有收获,让古代与现代进行碰撞,才能把我们沉睡千年的文化基因,代代相传。”马萧林说。

圈内人谈“出圈”背后原因:整合社会资源,实现“跨界”合作

包括“考古盲盒”在内,河南博物院已经推出了多款文创产品,并培育出“饕餮纹桌面吸尘器”“豫博咖啡”“饕餮乳钉纹四方杯”等多个“网红”品牌。

从登上《国家宝藏》到“考古盲盒”等文创,再到最近津津乐道的唐俑,每一次“出圈”背后,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河南博物院副院长李琴

“理念创新,活化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河南博物院副院长李琴举例说,比如河南元宵晚会,以诙谐妙曼的唐宫乐师为导引,带领观众穿越时空,实现了博物馆文物、著名的历史遗迹、现代城市地标建筑以及乐、舞、戏曲的相互融合,“具有突出的中原特色,使节目更富有历史纵深感和艺术氛围。”

李琴认为,通过整合社会资源,科技和文物完成了“跨界合作”,让这些节目变得耳目一新,“其实,许多创新都是一种‘跨界’的结果,比如在年,我们和浙江自然博物馆联合推出‘生命·超越——中原文化中的动物映像’和‘恐龙蛋·诞恐龙’双展,让历史类和自然类文物‘跨界’,丰富展览表现形式,反响也是很不错的。”

具体到河南博物院,一直在探索科技赋能形式,更好推进智慧服务。

李琴介绍,河南博物院启用5G、VR、AR等新技术,实现展览数字化运用、网上票务预约与自动验证、馆内实时人流数据展示、展厅个性化导览服务等。

在去年河南博物院主展馆重新开放后,公众参观热情持续走高,对于河南博物院而言,是否担心这份热情来得快去得也快?

“公众的热情一直在,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做。”李琴说,今后,河南博物院将继续积累、沉淀和创新,以更大的努力呈现给公众更加多元、更具特色、更有活力的精品展览、研学游项目、文创产品等,加快文化传承创新,以一系列接地气的优秀作品,展现文化河南的魅力,助推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

此外,河南商报记者还了解到,河南博物院新院建设的各项工作正在推进中,目前,新院的功能分区、主要建筑、陈展定位等方面已确定。

强化文旅融合,发挥豫剧在弘扬黄河文化中的先锋作用

在创新方面,全国人大代表、河南豫剧院院长李树建一直走在探索前列。

去年疫情期间,李树建“宅”在家里,积极拥抱互联网,开启了豫剧直播之路,短短几个月时间,成了某视频平台的“网红”,目前收获了多万粉丝。

全国人大代表李树建(受访者供图)

在中小学校和基层、社区调研时,李树建了解到,大家希望通过旅游增长传统文化,特别是黄河文化方面的知识,拓宽视野,但他们也提出了自己的问题,“有学生们提到,周末和假期想看一台豫剧大戏,却不知道该去哪里,当然了,一些景点也将历史文化等作为体验项目,但同样存在质疑的声音,因为许多历史故事、历史人物都是编的,不是真实的历史,会误人子弟。”

豫剧诞生于明朝,兴盛于清朝,蓬勃发展于新中国,三百年来,在中原大地上生根发芽、代代传唱。

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如今豫剧已成为中国第一大地方戏剧种。目前,全国现有专业豫剧院团个,民营院团2多个,从业人数达10万之众。

年,全国剧种普查显示,共有个剧种,豫剧排第一位,在互联网上是最受广大观众欢迎的剧种。

数据显示,仅抖音上戏曲类短视频就超过万条,播放量达到68亿,共获赞33.3亿,而和豫剧相关的短视频平台播放量超过了5.1亿,点赞量超万。

从年开始,中国豫剧连续三年在京举行“中国豫剧优秀剧目北京展演月”,连续6届获得“文华大奖”,先后唱响近30个国家和地区,以中国戏曲学院首届豫剧本科生优秀毕业生为班底,成立河南豫剧院青年团,还培养了一批豫剧研究生,为豫剧发展精心培育后继领军人才。

李树建认为,根植中原沃土的豫剧文化,不但“出彩河南”还“出彩中国”,不但“出彩豫剧”,还“出彩戏曲”,“所以,强化文旅融合,发挥豫剧在弘扬黄河文化中的先锋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建议:建设豫剧博物馆,打造河南戏剧文旅宣传名片

在许多地方,旅游业成为一种程式化套路,走马观花,总结来说就是“上车睡觉、下车拍照”。

而如今,单纯的景点观光已不能满足广大游客的精神文化需求,旅游需求已经从“有没有、缺不缺”向“好不好、精不精”转变。

“文化有点像慢火炖菜,旅游有点像方便快餐。”李树建一语中的,他认为,通过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文化可以更加富有活力,旅游也会更加富有魅力。

那么,如何发挥以豫剧为重点的传统文化在文旅融合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李树建提出,应抓住“建党周年”契机,以豫剧为重点着力打造一批建党主题文旅精品,讲好党的历史故事,开展红色旅游、用足红色资源,提升文旅产品的独特性、稀缺性。

“《可可托海的牧羊人》等文艺作品,为相关景点带来旅游热,这启示我们,应抓住文旅融合优势,更多用活文艺作品。”李树建表示,以河南为例,景区可以联合豫剧等演出团体,创作并演出戏曲情景小品、折子戏、大戏、少林武术、太极拳等。

他还建议,应与建设美丽乡村相结合,开发戏曲主题古镇,扩大古镇产业链,构建古镇旅游经济圈,增加古镇的就业率,比如可建设常香玉、马金凤、杨兰春古镇和旅游景点,用豫剧大师的影响力宣传河南。

“豫剧是中原文化的重要符号,遗憾的是,截至目前,包括郑州在内的河南重要城市,都没有一座专业的豫剧博物馆。”李树建表示,建设豫剧博物馆非常有必要,它可以成为河南戏剧文化旅游对外宣传的名片,也是吸引游客前来河南进行戏曲文化旅游的最佳旅游地。

爆红背后是久久为功的结果,河南冬季文旅不冷反热

“河南‘出圈’不是偶然,而是必然。”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宣传推广处处长王九位表示,文旅强省、文旅自信,都需要谋划在先。

年,新冠疫情持续全年,文旅行业受到严重冲击。河南坚持不断创新宣传理念,积极探索,危中寻机,通过体系构建、平台整合、流量叠加、营销转化等方式,在全国率先走出一条文旅复苏新路径。

去年冬天,一句“远赴人间惊鸿宴,老君山上吃泡面”的标志性口号,带火了河南老君山景区。

这个运营13年的景区,迎来了开业以来最好的成绩:年11月、12月两个月,老君山景区收入0万元,是年同期的7倍。年老君山全年主营收入2.96亿元、综合收入超3亿元。主营收入相比年同比增加64.28%,入园游客、单月收入、单日收入、非假日收入、新项目增长等,均刷新历史记录。

看似突然走红的事件,绝非偶然。

这背后,是我省文旅强省战略的重要支撑、是“老家河南”品牌的持续发酵、是更多的文旅产品“菜单”上线,多方发力,为“量变到质变”打下坚实根基。

老君山雪景年年有,为什么今年就火了?“老君山的成功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不是突然爆红,而是久久为功的结果。一场雪只是一个引爆点。”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徐雷这样回答。

“其实早在10年前,老君山就开始了视频宣传营销,只不过那时候,我们的团队还是山顶上孤独的拍摄者。”回忆当年的情形,徐雷记忆犹新。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年月月坚持不停地拍,不停地尝试。

“年11月21日,天气预报老君山要下雪,拍摄团队就在山顶等着。”徐雷说,雪后的第一天直播,老君山抖音官方号就有万人次观看,一个点就突然被“引爆”了。

“爆”了的,不止老君山。

三门峡市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再现“天鹅满湖”盛景;洛阳白云山、焦作云台山、西峡老界岭、驻马店嵖岈山、林州红旗渠到处客流涌动;清明上河园、建业电影小镇、银基国际旅游度假区、淇县朝歌老街等一大批新业态新项目,活动丰富多样,一路高歌猛进……

冬季旅游,一向被视为河南的旅游短板,却在特殊时期大放异彩,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唱响了文旅发展的“四季歌”。

多城联动探索新潮玩法,年河南文旅活动颠覆想象

“深入挖掘河南文化资源、注入科技含量、注重新媒体和主流媒体传播。”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周耀霞这样总结近年来河南“火出圈”的三大法宝。

她认为,没有好的产品,就是唱“空城计”,只有给产品注入创意和灵魂,才能让古老的文化资源走进百姓生活。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

“中共河南省委关于制定十四五规划和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到,要在文化软实力上实现更大提高,把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用好用足,把文旅融合产业做大做强,构筑华夏儿女的心灵故乡,打造新的增长点。

进入年,如何让河南文旅产业继续“热”下去?

酒香也怕巷子深。王九位介绍,新的一年,河南要打造新媒体平台矩阵,以开放的姿态与各平台合作。

——举办第三届全球文旅创作者大会,主会场设在银基国际旅游度假区,分会场包括新密、登封、巩义、新郑、荥阳、惠济、中牟、永城和遂平;

——举办第二届快手网红文旅大会,以“一市一山”为核心开展“豫见快手·嗨在南阳”“豫见快手·嗨在伏牛山”两个主题活动;

——举办“太行山上,为祖国喝彩”太行山国际户外运动探险旅游年活动,以安阳为主会场,通过联动太行山沿线城市共同发力,做大做强太行山文旅品牌;

——以“文化种草:标记我的河南与你不期而遇”为主题,举办系列活动;

——支持洛阳围绕网剧《风起洛阳》等开展系列宣传,包括衍生综艺、舞台剧、沉浸式、剧本杀、动漫、游戏、电影等系列产品矩阵,形成“1+N”的超体量大事件合作……

同时,打造文旅品牌矩阵,完善“三进三上”宣传体系,即进酒店、进机场、进车站,上手机、上电视、上网络,不断叫响“老家河南”品牌。

此外,还要打造营销推广矩阵,丰富老家河南四季活动,及时策划推出应季产品和惠民政策,针对周边和重点客源市场,开展“走出去”系列推介活动,建立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重点客源市场推广中心。河南省文旅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按照河南省文化旅游大会的要求,加速推进“一核”(郑汴洛国际文化旅游核心板块)带“一带”(黄河文化旅游带)、“三山”(太行山、伏牛山、大别山自然生态和红色旅游景区)带“五区”(河洛文化旅游区、上古殷商文化旅游区、老庄元典文化旅游区、黄河金三角文化旅游区、丹江卧龙文化旅游区)”文旅宣传推广格局,实施全媒体营销战略,可以预见,未来的河南,将会让更多人看见诗与远方,“豫”见美好。

编辑吕瑞天吉倩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4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