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按语:这是我16年前写的关于杨贵和拥军模范靳月英的一篇文章,最早发表在《当代民声》刊物上,之后被《安阳日报》《法制文萃》全文转载。我和杨贵生前有过多次接触,对他非常崇拜。我想写点他和红旗渠以及红旗渠劳模的文章,他欣然同意,并给我提供线索和联系电话。我曾到林州找红旗渠劳模采访。劳模们遭受到的不公正待遇让我难以置信,采访也受到一些限制。由于种种原因,写作计划落空。
今年国庆节,我事隔16年后,再一次来到林州。杨贵已去世一年,当年修建红旗渠的劳模们已剩无几。此时此刻,我站在杨老墓前,百感交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和杨老的交往点点滴滴涌上心头。我没有完成向杨老的承诺,倍感遗憾。好在可以告慰杨老的是林州已发生了很大变化,红旗渠精神已在神州大地开花。恁作为红旗渠建设的决策者、带头人已载入史册。我默默祝愿杨老一路走好!
上世纪60年代,为了解决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吃水贵如油的问题,杨贵带领林县人民奋战10年,在巍巍太行山上修建了一条“人工天河”——红旗渠。
靳月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妇女,年她的丈夫在一次战斗中不幸牺牲,她把失夫之痛化作拥军之情,55年来拥军不止。她5次被授予全国拥军模范,曾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李先念、江泽民的接见。
一个是修建红旗渠的最大功臣,一个是全国拥军模范,他们两个到底是怎样认识的?事情还得从55年前说起……
战争年代结下的友谊
那是年,已参加革命多年、在淇县五区(庙口区)任区长的杨贵,正带领五区武装工作队活动在平汉铁路沿线同国民党匪军及地方反动土顽进行着激烈的斗争。淇县国民党保安团和地方土顽把杨贵所带领的武装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多次企图消灭而没有得逞。
这年3月9日,杨贵带领冯清海等几名区干部和十多名武装人员,到平汉铁路沿线袭击国民党新五军一部。他们在漆黑的夜晚,对敌炮楼发起猛烈攻击,吓得敌人惊慌失措,龟缩在炮楼里不敢出来。午夜时分,战斗胜利结束。杨贵怕敌人偷袭,没回区政府,便带领武装人员来到葛箭村。为了不影响村民休息,他们住在东葛箭村与西葛箭村之间的一间草房里。由于天气寒冷,再加上同志们连续作战都很疲劳,冯清海和几个队员就点燃一堆柴火让大家取暖。火熄灭后,杨贵除安排两名人员在村东西两头放哨外,其他人员都休息了。
杨贵(左)在红旗渠工地上劳动
次日凌晨4时,杨贵和同志们正在熟睡时,突然哨兵进来报告说,村东边发现了敌人。杨贵立即叫醒武工队的同志赶快起来,并派人观察敌人动向。他们发现有二十多名敌人提着枪正向他们奔来。正在这时,在村西头放哨的人员也发现了敌人,他们被包围了。
在这紧急关头,杨贵立即命令武工队队员抢占附近田沟村西南的制高点,争取突围,脱离危险。他们的动向被敌人发觉了。敌人像恶狼一样一边射击一边向他们猛扑过来。武工队干部冯清海看到这一情况后决定留下阻击敌人,以掩护杨贵和其他同志转移。他带领几个武工队员坚守阵地,还击敌人。不一会儿,杨贵带领的队员脱离了危险,占领了另一处制高点,也开始居高临下地反击敌人。冯清海看到杨贵他们已撤出重围,占领了制高点,便吩咐队员一边打一边撤。撤到盆窑村北地时,突然,一颗子弹击中了冯清海的胸部,冯清海壮烈牺牲了!在这次战斗中,袁明伦和杜良清两位同志也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而那位和杨贵同生死、共患难光荣牺牲的战友冯清海就是靳月英的丈夫。
之后,淇县五区委在冯清海的家乡为三位烈士召开了追悼大会。开追悼会那天,方圆十多公里的群众都赶来参加。追悼会上,群情激奋,“打倒蒋匪军,为英烈报仇!”的口号在山间回荡。杨贵代表区委含着热泪为冯清海等三位烈士致悼词。冯清海烈士的妻子、年仅24岁的靳月英怀抱刚出生8个月的儿子小锁,默默地坐在丈夫的遗体旁。那一刻,她没有悲伤,没有眼泪,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跟着共产党,走革命的路。杨贵致完悼词,缓缓走到靳月英的面前,双手握着她的手说:“请你多保重,你一定要把冯清海烈士的后代抚养成人,家里有什么困难,我给你解决。我们一定要为冯清海报仇,请你放心!”靳月英望望怀中的儿子,又看看杨贵,对杨贵说:“杨区长,我一定把儿子抚养成人,请同志们放心!”
杨贵(左)在红旗渠工地和大家研究修渠方案
追悼会后,杨贵带领武工队员又积极地投入了消灭蒋匪帮的任务,直到全国解放。
靳月英牢记杨贵的话,怀着对敌人的仇恨,对子弟兵和丈夫的爱,身背儿子也参加了支前工作。她把家里一条仅有的破棉被和烂衣衫赶制成军鞋和鞋垫送到战士们的手中,把自己靠挖野菜、吃树叶节省下来的口粮送到前线。在战区,救护伤员要时刻躲避子弹的袭击,可靳月英不怕。每次只要一来伤员,她就马上放下手里的活儿和背上的儿子跑过去救护。她常说:“看到这些受伤的战士,我就想起了杨区长和小锁他爹同敌人斗争的情景,打仗哪有不伤人的?”由于她支前突出,被选为村妇救会主任。
和平时期都成为名人
全国解放了,人民当家做了主人。杨贵这位在枪林弹雨中拼杀出来的功臣,受人民的重托当上了中共林县县委书记。为了改变林县人民长期吃水难的问题,让林县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他和林县县委一班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战争年代打敌人的那股劲、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带领林县人民奋战10年,终于在巍巍太行山上修建了一条“人工天河”——红旗渠,使林县人民告别了祖祖辈辈吃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杨贵作为红旗渠的决策者和带头人也获得了“红旗渠最大功臣”的美名。
杨贵(右)在家乡看望乡亲们
靳月英也是个不甘落后的人。解放后,她没有躺在丈夫的功劳簿上吃老本,用自己瘦弱的双肩扛起了生活的重担。她不仅将小锁抚养成人,还为革命作出了许多贡献。她把失夫之痛化作拥军爱民之情。几十年来,每逢“八一”建军节前夕,她都把自己一针一线缝制好的多双鞋垫送到附近驻军官兵手中;每年本村青年应征人伍前,她都要把他们请到自己家中,做上一顿可口的饭菜,送上20元钱,并嘱咐他们报效祖国,为国争光。村里不管哪家烈军属有了难处,她都挂在心上,买来猪娃和羊羔儿,为他们排忧解难。年夏季,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她在电视上看到解放军战士在与洪水搏斗、抢救人们生命财产的情景时,再也坐不住了。她让儿子小锁把给她准备的棺材板卖掉,加上领回来的抚恤金凑在一起,买来白布和家人一起赶做了多双鞋垫,还买了件背心,送到抗洪前线。
靳月英和子弟兵在一起
为了给子孙后代造福,她在做好拥军工作的同时,又把目光盯在了村子附近的一座荒山上。她从年起开始在这里植树,坚持13年不辍,在这座荒山上种植了6万余株松柏和花椒树。她的奋斗和追求给她带来很多荣誉。她曾4次进京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5次获得国家级荣誉称号,16次获得省级荣誉称号,受市、县级表彰更是不计其数。中央电视台、《中国林业报》、《中国国防报》、《河南日报》、河南电视台、《当代民声》等多家媒体都报道过她的事迹。靳月英也成了全国的名人。
友情绵绵无绝期
全国解放后,杨贵在带领林县人民修建红旗渠的繁忙工作中,并没有忘记靳月英。他把靳月英母子的冷暖时常挂在心上,经常通过熟人了解他们母子的情况。年,杨贵到郑州参加省里召开的三级干部会议。会议结束后,杨贵专程到淇县鱼泉村看望他们母子,并到战友冯清海的墓地扫墓。当杨贵看到冯清海的儿子已长大成人,靳月英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了村干部时,心里非常高兴,并祝愿靳月英作出更大的成绩。离别时,杨贵从口袋里掏出一些钱让他们母子用,并鼓励小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后来,杨贵从河南调到了北京,先在公安部工作,后到农业部和国务院扶贫开发办任职。官做大了,职位高了,工作也忙了,但他仍惦记着靳月英一家。每逢过年过节他都要写上一封信进行问候。年,靳月英赴京参加全国双拥大会。杨贵得知后,到会议驻地把靳月英接到家里,并让爱人到街上买来食品,给靳月英做了一桌丰盛的饭菜。他们边吃边谈,从难忘岁月一直聊到改革开放。杨贵肯定了靳月英作出的成绩,希望她保重身体,量力而行。会议结束后,杨贵想让靳月英在北京多住几天,看看北京的名胜古迹,逛逛北京的商店。靳月英总是说,家里工作忙,离不开,谢绝杨贵的挽留。年各大媒体相继报道了靳月英数十年坚持拥军的事迹。杨贵看到后,更是欣喜不已,夜不能寐。他当即给靳月英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祝贺信。他在信上说:
月英:您好!
冯清海同志是保卫战友而牺牲的。他的死比泰山还重。您继承了烈士的遗志,为支援、帮助军队建设做了一辈子好事。我在报上看到您的消息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为革命牺牲的人是为了活着人的幸福。我们的幸福得到了,但绝不能有心安理得的思想。我也要像您一样为党、为子弟兵服务一辈子……
年,杨贵从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担任国务院贫困地区开发办顾问。肩上的担子减轻了,他可以自己安排时间到下边走走看看了。年,鹤壁市委决定召开向靳月英同志学习的大会。会议召开前夕,鹤壁市委专门给杨贵发来邀请信。杨贵接到邀请信后专程从北京赶来参加,并到靳月英长年拥军的解放军某部和她种植的“八一拥军林”参观。百闻不如一见。靳月英和子弟兵那浓浓情谊、那亩荒山上6万株郁郁葱葱的松柏,真让杨贵大开了眼界。他为靳月英感到骄傲和自豪。他当即挥笔写下了“靳月英同志在平凡的工作中展现出共产党员的高贵品德和伟大的革命精神”的题词。离开淇县时,杨贵从口袋里掏出元钱让靳月英用,并对靳月英说:“你年纪大了,买点好吃的补补身体。您以后不要再干了,让小锁他们接好你的班,你当个幕后指挥就行了。”靳月英说:“政府对俺照顾得很好,孩子们已长大成家,家里也不缺钱花。”
年春节后,医院,治疗了一段时间,病情不见好转,医院。淇县县委领导考虑到靳月英已是77岁高龄,恐怕有个闪失,不好交待,就把这一情况告诉了杨贵。杨贵得知后,当天就买了火车票,从北京赶到郑州,并给靳月英买来了补养品。靳月英看到杨贵大冬天冒着严寒从北京专程来看望她,心里非常感动,拉住杨贵的手久久不放。杨贵询问了靳月英的病情,并嘱咐大夫要想尽一切办法治好她的病。经过大夫的努力,靳月英很快就恢复了健康。
医院看望靳月英
年7月1日,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纪念日。在建党80周年的大喜日子里,杨贵又给靳月英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说:
靳月英同志: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80周年的日子里,回忆起我们党走过的历程,我深深感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句名言是十分正确的。这也是一条真理。这些年我不断在报刊上看到介绍您的模范事迹,心里非常高兴。回忆54年前您在追悼冯清海烈士大会上讲,您要化悲痛为力量,继承烈士的遗志,把小锁培养成人,积极支前,消灭敌人,做好自己应做的工作。至今记忆犹新。这些您不仅都到了,而且做得很出色。
半个多世纪以来,您没失言。您能说到办到。这就是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现在全国都在学习江总书记提出的“三讲”和“三个”代表。我们不但认真学习,而且要坚决执行。
只有按“双三”去做,才能真正实现出共产党员的高贵品德来。
您已经78岁高龄,要保重身体,要发动大家去做才行……
再说靳月英。解放后,她一直惦念着杨贵。杨贵曾多次讲靳月英有困难让找他。靳月英风风雨雨几十年,也历尽坎坷,但她始终没有向杨贵张过口。她总是说,他工作忙,也有一大家人靠他生活,挺不容易的。每次杨贵来信,她都让小锁报平安。
“文革”期间,杨贵在林县也受到“造反派”的冲击。她得知后,也为杨贵的安全而担忧。由于那时社会不稳定,武斗不时发生,杨贵经常被“造反派”抓来抢去,不断转移,很难见到。在大伙的劝说下,她才没去,但是,心里默默祝福杨贵一生平安。后来,杨贵在周总理的关怀下调到了北京,她才放心了。
作者和靳月英的合影
年3月30日,杨贵的老伴患心脏病,不幸去世。突如其来的变故对杨贵的精神打击太大了。靳月英得到消息后,也悲痛不已,连忙让儿子小锁拨通了杨贵的电话。电话中靳月英对杨贵的不幸表示了慰问,并让他保重身体,不要过于悲伤。同时,靳月英还安排儿子到北京参加杨贵老伴的追悼会。小锁动身时她又嘱咐儿子见到你杨叔叔一定让他想开点,多多保重身体,等他把后事办完了,让他到咱这山沟里住上一段儿,散散心。
作者(右一)和杨贵(左一)穆青、郑永和合影
如今杨贵已74岁高龄,靳月英也七十有九。两位老人身体健康,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发挥着余热。我们祝愿两位老人健康长寿,友谊永存!
靳月英今年已96岁,身体健康,安度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