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多年前,豫冀鲁三省50万民工开挖

河南省浚县淇门村,卫河、淇河、共渠(共产主义渠)交汇处。(王建安摄影)河南省浚县淇门村,卫河、淇河、共渠(共产主义渠)交汇处。(王建安摄影)河南省浚县淇门村,卫河、淇河、共渠(共产主义渠)交汇处。(王建安摄影)河南省浚县淇门村,卫河、淇河、共渠(共产主义渠)交汇处。(王建安摄影)河南省浚县淇门村,卫河、淇河、共渠(共产主义渠)交汇处。(王建安摄影)

许多人都知道南水北调工程,却不知道早在60年前的豫北地区就建成了一条全长.6千米的引黄渠道(共渠)。许多人都知道历史上的黄河是河南、河北两省的分界线,却不知道现如今的漳河正是河北、河南两省分界线。共渠,全称是“共产主义渠”,一条人工开挖的引黄渠道,在战天斗地的火热年代,由水利部统一规划指导,河南、河北、山东三省人民群众协作开挖的大型引黄水利工程,目标是引黄河水灌溉豫、冀、鲁三省农田庄稼。这项引黄工程——共产主义渠,原计划还要将黄河水引入位于河北省邯郸市磁县的岳城水库之中,供河北、河南两省人民共同灌溉饮用。

共渠(共产主义渠),年1月开工,豫、冀、鲁三省50万工手挖肩扛小车推,同年6月15日渠首闸竣工,自河南省武陟县秦厂引黄河水,经获嘉县、新乡县、新乡市、卫辉市、淇县至浚县老观嘴入卫河,由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郭沫若题写闸名“共产主义渠”。

数年前的那个夏天,我骑自行车从河南省滑县道口镇河西沿卫河右岸溯流而上,行至河南省浚县新镇镇的淇门村,此外是卫河、淇河、共渠(共产主义渠)交汇处。是淇河入卫河的门户,故名淇门。在卫河、淇河、共渠(共产主义渠)交汇处上行约米,是位于浚县新镇镇刘庄村附近的刘庄节制闸,年3月开工建设,9月份交付使用,用于控制共产主义渠下泄流量,间接控制卫河流量。

据水文资料记载,淇河发源于山西省陵川县棋子山,至河南省浚县淇门穿共产主义渠注入卫河,河道全长千米,流域面积平方千米。淇河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仅在《诗经》中就有六首描写淇河的诗篇。有诗河、史河、文化河之誉。

历史上,河南、河北两省的命名却是因为黄河。公元年,唐太宗李世民设置了河南道和河北道,河南道辖境在黄河之南,所以得名,与此相对应的是,河北道辖境在黄河之北,故名河北道,这也就有了另一种说法,那就是黄河是河南、河北两省的分界线。

卫河发源于山西省陵川省夺火乡南岭,沿途纳淇河、汤河、安阳河等支流,于河北省馆陶县徐万仓与漳河汇合,流域面积平方千米,全长千米。漳河是卫河支流,现在河南省安阳市和河北省邯郸市的分界线,它的下游正好把河北与河南两省分开了。现如今说漳河是河北省、河南省的分界线,也是合适的。其实,漳河原来是黄河中、下游最大的一条支流。明、清至民国时期,漳河所在的几个县,一直属于河南。后来,行政区划调整时,先后把漳河北的几个县划给河北省,因此有了今天以漳河为界的区划。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4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