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好的医院 http://www.kstejiao.com/m/公元前年9月,晋、秦二国以郑人无礼于晋文公的名头,联合出兵讨伐郑国。不曾想,郑国派烛之武离间了秦、晋联军,私下与秦穆公先行达成了和解。在留下一支军队帮助郑国防守后,秦人就擅自撤军了。秦军一退,晋军处境顿时尴尬了。虽然已成功称霸东周,但晋国硬实力此时却还稍显不足。晋人要想单独攻破曾经的东周“小霸”郑国的都城,仍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无奈之下,晋文公也只能下令撤退了。不过,虽然晋人被迫撤围,可这次攻打郑国并非一无所获。因为当年太子试图勾结齐国作乱,引发了郑文公的疑心病,不但把剩余儿子通通赶出了郑国,还杀死了两个儿子。这其中,郑文公贱妾燕姞之子姬兰逃到了晋国,深受晋文公喜爱。这次伐郑之时,公子兰不愿参与围攻故国,便主动请求回避,又赢得了晋人普遍赞誉。见公子兰赢得了晋人信任,郑人主动向晋文公请求立公子兰为太子,以换取晋国谅解。见郑国服软了,晋文公倒也没有过多为难,就答应了郑人请求,把公子兰送回了郑国。公元前年,郑文公去世,公子兰顺利地当上了郑国国君,是为郑穆公。郑穆公执政时期,东周局势又发生了变化:晋国霸业逐步衰微,楚国则缓慢崛起。面对这种局势,郑穆公只能审时度势,低调地在晋、楚之间及时转向,以确保郑国外部环境的安全。所以,在郑穆公生前,他低调的执政风格让郑国鲜少遭遇郑文公、郑厉公时期的“朝晋暮楚”之患。相比郑穆公的低调,他的众多儿女则可以说是另类。郑穆公有一位最为出格的女儿——夏姬。夏姬一生,号称“杀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国两卿”,充满了传奇色彩。后来,她与楚人申公巫臣成婚后私奔到晋国后,得以善终。郑穆公的诸多儿子虽然名气不如夏姬,但他们对郑国的影响,却更加深远。在后世,郑穆公后裔逐渐发展成庞大的公族势力,后人称之为“七穆”。从春秋中一直到郑国灭亡,“七穆”的影响巨大,左右了郑国的兴衰。公元前年,郑穆公去世,儿子郑灵公继位。此时,晋成公刚回国不久,根基尚浅;楚庄王也刚率楚国摆脱了国内饥荒与叛乱的影响,开始转向中原争霸。郑国位处在南北分界线上,在南阳盆地周边拱卫着周王室,又是一个大国。春秋争霸的大格局下,郑国就成了列强称霸必须争夺的对象。公元前年,为祝贺郑灵公正式继位,楚庄王命人送来了楚地特产——鼋。鼋又称鳖,南方俗称团鱼,盛产于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时至今日,鼋仍然是一道珍贵菜品,鲜少出现在普通人日常的饭桌上。国在洛阳盆地周边,远离长江流域,当然就更少见到鼋了。收到楚人贺礼后,郑灵公也十分高兴,命宰父赶紧杀鼋,准备与朝臣们一起共享。恰好这时公子宋和子家上朝,看到了这一幕,两人不由得相视一笑。郑灵公看了,觉得有些奇怪,忙问为什么。原来公子宋是资深“吃货”,拥有一项常人无法比拟的技能:每逢异味,他的食指就必会发出预警,不由自主地抖动不已。在上朝前,公子宋又一次“食指大动”,就向同行的子家炫耀,说今天必尝异味。现在两人见到宰父正在杀鼋,果然应了公子宋的预言。听了这事,郑灵公也有些惊奇。可突然他又临时起意,决心要给公子宋开个玩笑。于是,宴席上郑灵公故意命人不要给公子宋分鼋,想捉弄他一番。当众出丑的公子宋大怒,立刻就把食指伸入盛有鼋肉的大鼎,尝了一口后,就不管不顾地走出去了!因为这事,郑灵公君臣矛盾彻底爆发。这年夏,因为害怕郑灵公对自己不利,公子宋就联合子家杀死了郑灵公!此后,郑人想立郑穆公庶子去疾为君,却被他坚拒了:“如果论贤德,则我贤德不足;如果论长幼,那么公子坚更年长。”去疾顽固地推辞,郑人没办法,只得改立公子坚为国君。公子坚,就是后来的郑襄公。有了郑灵公的前车之鉴,郑襄公继位后,就想将诸多兄弟全部赶出郑国——除了主动让贤的公子弃疾。可公子弃疾却竭力反对此事:“穆氏一族都应留下来,这才是我的本心。如果要赶走他们,就干脆全都赶走,光留我下来有什么意思?”碍不过公子弃疾的情面,郑襄公只得收回成命,留下了诸兄弟。对郑襄公而言,这不过是事关兄弟去留的小事。谁都没想到,就因为郑襄公没有坚持到底,这就成了一件影响郑国未来、至关重要的大事。郑国是西周晚期才分封的伯爵国,首任国君是周厉王儿子郑桓公姬友。郑国分封后数十年,周王室就陷入了骚乱:公元前年,周幽王被西戎所杀,西周覆灭。天下局势动荡不安,为保身家性命,郑桓公不得不玩弄阴谋灭了郐国,将郑国从渭河平原东迁到了郐国旧地(今河南新密一带)。此后,郑武公又继承父亲遗愿,一生致力于扩张领土,终于在去世前实现了太史伯阳替郑国所规划的发展蓝图。从郑桓公到郑武公,郑人一直在为生存而奋斗,国内没能培养出强大的公族势力。郑庄公继位后,为了防亲弟夺位,不惜攻杀了共叔段。郑庄公死后,郑国陷入长期内乱,他的四个儿子郑昭公、郑厉公、公子亹(wěi)、公子仪轮流执政。这一时期,权臣祭仲始终掌控着郑国。郑厉公死后,其子郑文公继位。为防儿子作乱,郑文公杀死了两位嫡子,还把儿子们悉数赶出了郑国。因此,从立国直到郑襄公继位,公族始终没能在郑国发展壮大。可这次郑襄公没能把众兄弟赶走,却为“七穆”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所谓“七穆”,即郑穆公的七位儿子:公子騑(字子驷)、公子喜(字子罕)、公子平(字子丰)、公子偃(字子游)、公子舒(字子印)、公子发(字子国)、公子去疾(字子良)。这七位公子的后裔,都以父亲之字为氏,分别称为驷氏、罕氏、丰氏、游氏、印氏、国氏、良氏,史称“七穆”。从郑襄公时起,穆氏就开始轮番担任卿士,参与郑国的治理。也是从这时起,穆氏一族迅速发展壮大,慢慢将公室边缘化了。公元前年,因为郑僖公无礼于众卿,公子騑将他杀死,改立年仅五岁的郑简公为君;次年4月,郑国群公子想替郑僖公报仇,却被公子騑先下手为强,杀死了群公子、赶走了众公孙,让“七穆”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这以后,君幼臣强,郑国国政就完全被穆氏一族垄断了。穆氏垄断国政,从一开始就未必是件好事:穆氏一族兄弟众多,各族利益并不完全一致;再加上晋、楚争霸不休,让郑国内乱陡然间多了起来。公元前年,因公子騑发起“作田洫”改革,得罪了众多氏族,引爆郑国“五氏”之乱,致使公子騑、公子发、公孙辄(公子弃疾之子)死于非命;公元前年,因为公子嘉(子孔,郑穆公另一儿子)试图专政而里通外国,罕氏与驷氏联手攻杀了公子嘉;公元前年7月,良氏的伯有与驷氏的子皙矛盾激化,驷氏又攻杀了伯有;……。穆氏一族掌权以来,郑国国内就没有消停过。不过幸运的是,在良氏与驷氏这场大战之后,上卿子皮(,公子喜之孙)认为郑国已到了危亡时刻,便鼎力支持贤人子产来主持国政,以消除内乱。子产,名侨,是公子发的儿子,属于国氏。在历次穆氏内乱中,子产始终保持中立,为他赢得了国人的信赖。在罕氏强力支持下,子产走上了郑国政治舞台的中心。子产主政之后,在郑国大力推行“田有封洫,庐井有伍”改革,将藉田制下的劳役租改革成实物租,大大促进了郑国经济的发展。但子产改革的过程,并非十分顺利。如果不是罕氏全力支持,也许他的改革半路就会夭折了。在改革头一年,国人对子产恨之入骨,纷纷诅咒他道:“谁杀子产,我要同去!”可三年后,郑人就完全改变了态度:“我有子弟,子产教之;我有田地,子产治之。子产死后,谁能代之?”有了罕氏做后盾,又有子产的励精图治,郑国政局终于逐渐稳定下来。与此同时,外交方面子产采取“从晋和楚”的策略,与两大霸主之国长期保持和平。在子产努力经营之下,郑国再次走向了颠峰,“七穆”也迎来了最为辉煌的时刻。可惜,好景不长。公元前年,子产不幸去世,子产时代就此终结。这之后,东周局势也出现了大变:公元前年,楚国遭遇吴国入侵,差点国破家亡,从此陷入了低谷;公元前年,晋国爆发六卿内乱,诸侯纷纷背叛,霸业难以为继。晋、楚两大传统霸国先后中衰,东南吴、越两国却相继崛起称霸,让东周走向了全新的时代。在此背景下,在晋国六卿混战之时,郑国也背叛了晋人,积极支持作乱的范氏与中行氏。公元前年8月,子姚、子般二人率罕氏、驷氏之兵来到齐国,准备运送粮草到范氏与中行氏占据的朝歌(今河南淇县)。可在行进到卫国戚邑(今河南濮阳北十里)时,正好碰上前来拦截的晋卿赵鞅之军,遭遇了一次大败战!不但与晋国关系恶化,郑、宋之间也产生了冲突。公元前年,因为宋景公袒护宠臣向魋(tuí),公子地、公子辰占据了宋国萧邑(今安徽萧县西北)作乱。数年后,两位公子战败,公子地逃亡到郑国。为扶持公子地,郑国执政卿罕达(即子姚)于公元前年率兵入侵宋国,拉开了郑、宋长达十六年冲突的序幕。直到公元前年,因为向魋(tuí)作乱宋国再次陷入内乱,郑国才勉强在这场冲突中占据了上风。北与晋国决裂,东与宋国冲突,南方还有逐渐恢复元气的楚国,这使得春秋晚期时郑国周边安全局势再度走向了恶化。公元前年,晋国执政卿知瑶率兵伐郑,虽然没能攻破郑国都城,却夺走了九座城邑;公元前年,韩武子攻打郑国,杀死了刚继位的郑幽公;公元前年,韩景侯再次伐郑,攻占了雍丘(今河南祁县)。郑国频繁遭遇晋国定向打击,与晋国内乱时郑人的立场密切相关。在晋、楚中衰之时,执政的“七穆”背叛了晋国,却没想到“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给郑国带来了更大的隐患。就在郑人压力山大之时,却意外地传来了一个好消息。公元前年,魏文侯、韩景侯、赵烈侯被王室正式列为诸侯。这一事件,表明晋国的分裂已不可避免。强大无比的晋国一分为三,对于饱受晋人欺压的郑国来说,当然是极大的利好。趁着三家忙于分晋,郑人顺势发起了有利的反击:公元前年,郑人讨伐韩国,攻占了负黍(今山西阳城西南三十五里);公元前年,趁韩景侯去世,郑国又再次围攻韩国阳翟(今河南禹州)。虽然郑国实力远逊晋国,但面对三晋中最为弱小的韩国,还是有实力与之一较高下。就在郑国对外敌发起有力反击之时,国内却再次爆发出致命的内乱。春秋晚期以后,郑国国政似乎落入了驷氏之手:无论是知瑶伐郑时向齐国求救的驷桓子,还是郑国晚期的国相子阳,都出自驷氏。(《史记·六国年表》)因为驷子阳执政太过严苛,引发国人高度不满。公元前年,在楚国围攻郑国之时,子阳门下舍人受郑繻公指使,利用一条疯狗袭杀了子阳。(《淮南子·汜论训》)子阳之党忿恨不已,两年后又攻杀了郑繻公,改立郑幽公之弟为君,是为郑康公。乱世之中,公室与公族再度自相残杀,让郑国元气大伤。公元前年,负黍人发起叛乱,重新回归韩国;公元前,韩国伐郑,攻占了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告城镇附近);公元前年,韩哀侯再次伐郑,彻底灭了郑国!郑国被灭,曾经辉煌无比的郑国“七穆”,也就彻底从历史舞台上谢幕了!如果不是公子弃疾坚持要留下诸兄弟,也许郑国“七穆”根本就没机会登上历史舞台。然而,历史是无法假设的。对比列国强大的公族,郑国“七穆”形成时间比较靠后。但因为郑人从来都没有变革过分封制与宗法制,公族势力迟早都会成型。公族与公室之间存在特殊的血缘关系,一旦接近权力中心,他们比一般人更容易影响国政。这种影响,当然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但长远来看,负面因素却占据了上风。强大公族的存在,不但加速了社会阶层固化,阻碍了异族、异姓人才的涌现,还存在其他隐患。以郑国为例,“七穆”为国家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甚至还涌现出了像子产一样的能人与贤人,助力郑国再次走上了巅峰。可无论如何,公族与公室都不是完全一体。因此,当“七穆”长期掌控国政后,对公室就构成了潜在威胁,二者将不可避免地会爆发矛盾与冲突。郑繻公与驷氏之间的互相残杀,就是公室与公族矛盾激化的后果。在国内矛盾爆发之际,外敌趁虚而入,郑国因此而走向了灭亡。韩国能吞并郑国,并非是在实力上占据了绝对上风;而是郑国公室与公族的内斗消耗了太多国力,令其失去了抵御外敌的能力。亡国前郑国对韩作战能取得多次胜利,就是明证。因“七穆”而兴,又因“七穆”而衰亡,由此看来,分封制与宗法制究竟给郑国带来了什么?当年创立分封制与宗法制,周公的初衷是“封建亲戚,以番屏周室”。可长期看来,恰恰是分封制与宗法制阻碍了周王室及各诸侯国的进一步发展。郑国与“七穆”的兴亡,就是一个活生生的证明。春秋早期的“小霸”都已倒下,那些不愿、不敢、不屑改革的传统诸侯国,还能在战国时代幸存多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7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