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封神榜》的人们对西岐与朝歌这两个名字都不会陌生。古代历史上,殷商因“朝歌”的朝朝暮暮歌舞升平而亡国,周朝因“西岐”的稀奇有凤来仪而复兴。这两个历史上深具意义的地名在现今究竟是哪两个地方呢?
经考古专家研究证实,殷商灭亡之地“朝歌”的位置,就是现今的河南省鹤壁市淇县;而周天子所在的“西岐”位置正是现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
一、热度地名
《封神榜》严重激活了“朝歌”与“西岐”这两个地名,是属于被影视剧带动热度的两个地理位置。在大家心目中,“朝歌”虽然是当时朝代正统的江山,却被商纣王暴虐无道、荒诞不羁、倒行逆施、残害忠良搞得天灾人祸、百姓怨声载道、民不聊生。
它是代表了腐败无能的朝廷政治中心,也代表着气数将尽的商朝末年。“西岐”虽然当时属于“朝歌”殷商的诸侯国,却是新生代的代言词,代表着忧国忧民、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的正义力量,代表着周朝天子的复兴天下的新兴王朝。《封神榜》也是以“朝歌”和“西岐”这一正一邪之间的力量较量来展开故事情节发展。
二、“西岐”发源地
周朝将自己发祥地的政治中心成为“西岐”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其实是因为当时西岐地域内有座叫“岐山”的山峰,周武王当年在此处居住之时,就曾看到过凤凰在山峰上歇息。众所周知,凤凰一直被称之为无宝不落,凤凰所落之地,必定为风水宝地。
故西岐有“凤鸣岐山”之象。周文王擅长周易八卦,占卜算命的玄学之术,他认为西岐是“百鸟朝凤”的灵山,必定有圣人辈出,地域因灵山而命名,故称为“西岐”。西周晚期的诗经中也曾对凤凰岐山进行了描绘。
现在也有人认为当年只是一种巧合之象,或者当时只是刚好有类似凤凰的鸟类,但对于周文王来说,这是一个最好的能鼓动人心的说辞,可以大兴义举的理由,能够名正言顺的替天行道,兴周灭商的口号。
怎么说呢,毕竟在古代封建制度传统文化下,凤凰是代表吉祥的鸟类,而且它还是百鸟之王,与龙是同为帝王权利的象征。有凤来仪,代表吉祥之兆,代表着周朝将兴,商朝将王,朝代更替,改朝换代的预兆。
正好当时商纣王昏庸无道、荒淫无度,朝廷一片混乱,正好给了周文王一个兴周灭商的完美计划的攻心战术。后来的西周文化中,西周很多器皿都刻上了凤鸟纹,可见当时凤凰对西周人士的重要性。
二、“朝歌”起源地
商纣王的朝廷政治中心为什么要起名“朝歌”呢?这个跟商朝当时的所处的情形有很大的关系,当时的商纣王宠幸妲己、夜夜笙歌、酒池肉林、听信奸臣、残害忠良,跟“朝歌”的地名很有相似感,给人朝朝暮暮、夜夜歌舞升平的即视感。
而历史上朝歌确实有这样一层含义在里头。最初的商朝的朝廷不在朝歌,而是在“殷”,才有了“殷商”的叫法。只是到了纣王帝辛的时代,一开始的他是很英明神武,屡获战功,也深得民心。
可惜到了后期,自我膨胀,骄横跋扈,开始贪恋酒色女色,还决定将帝都扩大以供其更好地享乐,才将帝都从“殷”一直扩大到沫邑,变成了“朝歌”。朝歌当年的繁华时期,用历史记载的原话是“朝歌夜弦五十里,八百诸侯朝灵山”。
朝歌的具体位置以历史记载大概是在黄河与淇水中间,经专家推敲之后确定就是现今河南省鹤壁市淇县,但后来也有表明说是鹤壁市的新区。
总结
虽然在现今而言,“西岐”与“朝歌”这两个地名已经无法在地图上寻得名称,但它们确定是历史上真实存在,并且给中国历史留下了深刻的意义。
以至于这两个地名至今给人无限的遐想空间,特别出现在《封神榜》中这种古代神话故事中,意义更加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