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代的一种王位继承制度。其规定为:兄死而由弟继位,直到少弟死后,再由长兄之子继位。这种制度勉强实行到第十一王仲丁时,由于商室中衰,发生了争夺王位的纷乱局面,因而被传子制取代了。
兄终弟及
甲骨文
商周时代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用作占卜的文字。亦称契文、卜辞、龟甲文字、殷墟文字等。以这种文字为研究对象的学问称甲骨学。它最早在河南安阳北小屯村之殷墟出土,药店作“龙骨”收购,到年,它的文字价值才被某些古董家发现。年,孙诒让著成《契文举例》,始作考释。迄至目前,所发现的甲骨单字约为个,能认识的约为个。《甲骨文编》是现今较完备的甲骨文字典。年,在陕西周原等地也发现了西周早期的甲骨文一万七千多片,刻有文字的甲骨有一百九十多片。甲骨文的发现,对研究汉字的本源和商周社会历史具有重大意义。
甲骨文
青铜器
青铜是铜和锡的合金。据传说,它的冶铸始于夏朝,发展于商代,完善于西周春秋。这种合金颜色发青,故将用它制成的器物叫青铜器。夏、商、周三代的青铜器有两大类:一类是兵器和生产工具;另一类是以青铜制成的各种礼器彝器。
青铜器
金文
旧称钟鼎文。一般指的是商、周及战国时期刻制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商代金文字体与甲骨文相仿,字数甚少,常见为部族图腾征号;西周中后期,文字甚多,初具铭记史实的性质;春秋中叶以后的铭文富有艺术装饰色彩;战国时期,铭文端庄秀丽,字体渐近小篆《铁足大铜鼎》、《毛公鼎》等是具有代表性的四、五百言的长篇巨制,它们都记载了很多复杂的史实。当时统治阶级制作金文的主观愿望是对他们自己或他们的祖先歌颂功德,但在客观上,却真实记录了很多重大历史事件,揭露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阶级矛盾,生动地反映了奴隶们的高度智慧和创造能力,是我们研究当时社会发展的宝贵史料。现在常用的金文字典有《金文编》等。
金文
牧野之战
西周灭商的重要战役。周文王在位时,就曾积极策划灭商。文王死后,继位的周武王在商纣王日趋腐化、众叛亲离的情况下,乘商的主力远在东方作战之机,亲自率兵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土卒四万五千,会合西南等地的庸、蜀、髳、羌、微、卢、彭及濮等部族大举伐商,直达商郊牧野(今河南淇县西南),阅商决战。商纣王仓促武装从东夷捉来的战俘迎战。两军在牧野交战,商军中的奴隶阵前倒戈,纣王逃回城中自焚而死,商代自此灭亡。
牧野之战
成康之治
西周时期成王和康王治政的史事。具体表现为:强调继承文王、武王的功业,务从节俭,克制多欲;对内推行周公“以德慎罚”的主张,用于缓和阶级矛盾;对外不断攻伐淮夷,武力控制异邦。旧的史家夸称成康之治时是“民和睦、颂声兴”、“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参见《史记周本纪》。
成康之治
宗法制
我国古代奴隶主贵族维护世袭统治秩序的一种制度。它源于原始社会后期的父系家长制,经过长期演变,到周代趋于成熟。其表现形式为:周天子是天下的共主,即天下的大宗。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世代为大宗;天子的庶子为诸侯,也由嫡长子继承,他们以国名为氏,对天子为小宗,但在其封邑之内又是大宗;诸侯的庶子分封为卿大夫,也以嫡长子继承,他们以官职,辈份为氏,对诸侯为小宗,在本家大宗。宗法制既用于同姓贵族,又用于异姓贵族。同姓贵族之间是兄弟叔伯关系,异姓贵族之间是甥舅亲戚关系。在家庙的辈分区别方面,均用“昭”、“穆”加于区分。如:文王之子为“昭”,武王之子曰“穆”,以此来强调贵族中的血缘关系及等级观念。在后来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仍然存留着宗法制的孑遗。宗法制有利于形成统治阶级的统治网,因而它实质上是古代剥削阶级用于维持统治秩序的工具。
宗法制
分封制
我国古代国君分封诸侯的制度。商、周时期,普遍推行这种制度。商代分封诸侯的名称有侯和伯。西周灭商后,因其国都远在西北,不利于控制幅员辽阔的疆土和统治商代后裔,所以在“迁殷顽民”的同时,把周天子的兄弟叔侄及某些立有战功的异姓贵族派往各地担任诸侯,以世袭的形式统治一个地区。这种“封建诸侯”的作法,是为了达到“一藩屏周”的目的。各地诸侯有服从天子命令、维护周室安全、定期向周室朝贡及提供军赋等义务。春秋以后,历代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分封,这种制度除起了维持历代中央统治的作用外,也对发展边远地区的经济文化产生过一定的积极影响。
分封制
共和行政
公元前年,因周厉王实行暴虐统治,激起了国人的反抗斗争。他们将厉王放逐到彘(今山西霍县)以后,便由周公、召公共同执政,号称“共和”。另一说法为:由共这个地方一位名叫和的诸侯(即共伯和)执政。这一年,就是共和元年,是我国历史上有确切纪年的开端。共和十四年,厉王在彘死去,周公、召公共立太子静为宣王,共和行政至此结束。
共和行政
平王东迁
周平王原是周幽王的太子,为申后所生。后来,幽王因宠爱褒姒而废掉了申后及太子,激起子申候的仇恨。据记载,褒姒不好笑。幽王为了逗她发笑,竟下令点燃告急招兵的烽火,诸侯率兵前来,不见敌寇。后来,当申侯联合犬戎攻打王宫时,幽王又令点燃烽火告急,诸侯们因前次上当,均不应召发兵,结果幽王被杀、褒姒被虏,王室宝器概被抢走,西周至此灭亡。此后,申侯及诸侯们立太子做了平王,但西周的元气已经丧尽,故于公元前年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
平王东迁
国人暴动
“国人”是保持着自由民身份,聚居于“国中”的平民,他们中间很多人是从各级贵族的疏远宗族转化而来,与各级贵族既有联系又有矛盾。周厉王在位时,任用虢公长父和荣夷公等人实行“专制”,对国人横征暴敛,引起了国人的极大不满;同时,厉王派卫巫监视国人的削压迫平民。国人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于公元前年举行暴动,将厉王放逐到彘(今山西霍县)。这次暴动,对西周奴隶主贵族是一个沉重打击,也极大地动摇了西周的统治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