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野之战是武王伐纣的最终一战,此战之后,纣王自焚而死,商朝灭亡,西周建立。牧野之战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在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有很多,比如曹操与孙刘联盟之间的赤壁之战;后晋与前秦之间的淝水之战等等,但是牧野之战又有其独特性,现在我们就来揭秘一下牧野之战商纣失败的真正原因。
商纣王根据传统的说法,自商汤王建立商朝以来,前后经历六百多年后,王位传位至第三十一位国王帝辛(即商纣王)时,已是危机四伏,商纣王“好酒淫乐,嬖于妇人”,耗巨资建造鹿台、矩桥,又设酒池肉林,致使国库空虚。商纣王宠信爱妃妲己,任用佞臣飞廉、恶来等人,妄杀重臣比干,囚禁箕子,使得诸侯臣属纷纷叛离,军民离心离德。
其实,随着近年考古学的不断深入,关于商纣王的疑点却越来越多,通过尘封的史料证明,商纣王并非是一个昏庸的暴君,商纣王不但没有失政,而且政绩还十分突出,在军事上甚至超过了他的父亲帝乙。商纣王虽然失败了,但是商王朝在灭亡的前夕还是十分强大的,商纣王也是以强者的姿态倒下的,他身上所背负的许多罪名都是强加给他的,商纣王是冤枉的!
纣王之墓在军事上,商纣王大部分时间都在致力于用兵于征讨东方和南方的夷族,战争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俘虏了“亿兆(上百万)夷人”,帝辛也被誉为“百克(百战百胜)”。由于以上原因,商纣王无暇西顾,地处渭水中游的周依靠优越的自然环境开始发展起来。
此时的商朝有三个地位很高大臣:九侯、鄂侯、姬昌,纣王已经杀掉了九侯、鄂侯,把姬昌也关了起来。这一关就是七年,在这七年中,姬昌研究出了《周易》,为后世很多人解决了饭碗问题。根据《竹书纪年》上的记载,讲很多诸侯愿意跟姬昌一起坐牢,纣王为了平息众怒,所以放了姬昌。
周武王姬昌姬昌归国后,对纣王表现得更加恭顺,向纣王献洛西之地,请求废除炮烙之刑。纣王不仅同意了这个请求,还授权姬昌讨伐那些不服从管教的诸侯。于是姬昌对内重用姜子牙、散宜生、太颠、闳夭、南宫适等一帮贤臣,国力日渐增强;对外大搞统一战线,积极调停各方国间的争端,而各国由于要供应商朝攻打东夷的大量军队和物资,又受到商王的猜忌和钳制,早已苦不堪言,于是纷纷依附。据《史记》记载:“天下三分,其二归周”。
周武王和姜子牙姬昌还没有来得及完成伐纣大业就去世了,继位的武王姬发趁着商军主力远征东夷,商都朝歌(今河南省淇县)空虚,无兵可守的情况,联合诸侯出兵伐纣。从镐京到朝歌大约有八百公里,周武王率领九国联军在路上走了两个月,为什么一直没有受到阻挡呢?首先,周武王出发时和征途中一直没有宣战;其次周以“顺臣”的形象迷惑了纣王,又有征伐大权,其军事行动被纣王当成了普通的诸侯国之间的打打杀杀。这期间,商的主力部队一直在东夷作战,周军都渡过黄河了,纣王实在憋不住了,派胶鬲去问周武王,你们到底要攻打哪家诸侯?周武王此时不用隐瞒了,直言要打的就是你。等胶鬲赶回去汇报时,周军已经到了牧野了,在人家门口集结好军队,这时才发表《牧誓》,正式宣战。
武王伐纣根据《史记》的记载,西周的兵力是“遂帅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而商纣这一边呢?主力来不及撤回,只能临时赦免奴隶,仓促组织起七十万乌合之众,与武王的五万大军作战。至于商朝部队数量,虽然史记上说七十万,但是显然很不靠谱,按照古人说话的特点,打个折,估计十多万还是比较靠谱的。不管怎样,这是一场表面上力量悬殊的战争,商朝的军队多于周国。
牧野之战由于商朝军队的主要成员是由投降的东夷奴隶构成,对纣王极度不满,所以商军一触即溃,临阵倒戈,导致了纣王牧野之战的失败,也直接导致了商王朝的灭亡。
综上所述,牧野之战,应该是纣王的忠臣和亲密盟友周国,趁商朝主力在东夷作战,朝歌空虚的机会,发起的一次斩首行动。这个背景下,牧野之战很快结束,后来周朝为稳定全国形势进行的持续大规模的战争也都可以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