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去哪里医院看白癜风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nxbdf/对于周天子实行分封的政治含义,我在这里做一深入解读:西周推行的分封制,把许多诸侯分封到四方,是在商代已经开发的基础上进行的。从已发现的商代文化遗址来看,现今辽宁的大凌河流域(喀左、朝阳等地),北京周围(平谷、房山等地),河北中部和西南部(蔚县、涿州、保定、曲阳、石家庄、平山、藁城、邢台、邯郸等地),山西西部黄河沿岸(保德、忻州、石楼、永和、灵石等地)和东南部(长子等地),山东中部(滨州、济南、长清、青州、淄博、寿光等地)和西南部(曲阜、邹城、滕州、苍山等地),都已经开发,有较高的文化。西周初期分封许多诸侯,主要就是分布在上述商代已经开发的地区。一、周初分封的几种形式周武王克殷以后,因为殷贵族势力在商代原有王畿内还很强大,为了安抚他们,继续分封商王后裔武庚,“俾守商祀”,又分封姬姓诸侯作为“三监”,“俾监股臣”(《逸周书作锥解》)。武王去世,管叔、蔡叔联合武庚反叛,并发动东方夷族参加叛乱。等到周公东征胜利,平定叛乱,接受这个教训,就对殷贵族改用分散迁移的办法,并推行分封制,在新征服的商代原有王畿,东方夷族地区和北方戎狄地区,分别分封了大大小小很多的诸侯,以便加强控制,并图谋进一步对东、北两方开拓和开发。周公除了把一部分殷贵族迁到洛邑加以监督利用以外,还把殷贵族和某些方国的贵族分批配给一些大的姬姓诸侯,使带往封国成为“国人”,既可以作为封君在政治上和军事上的支柱,同时又可以消除这些旧贵族原住地区潜在的叛乱威胁,可以说,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所有这些被分配给大诸侯的旧贵族,不但有宗族组织,而且有附属的奴隶。例如分配给鲁国的殷民六族,“使帅其宗氏,辑其分族,将其类丑”(《左传定公四年》),“类丑”即是奴隶。这样旧贵族整族带同奴隶从中原迁移到四方封国去,无疑会传播中原比较先进的农业技术,有利于这些地区进一步的开发。西周初期分封的诸侯,既有大小之别,又有姬姓和异姓的不同,姬姓之中又有嫡系和旁支之分。大国主要分封在重要的统治地区,用来控制原来殷贵族和夷狄势力强大的地方,占有战略要地,并谋求进一步的开拓和发展。嫡系姬姓的大国,或者封在商代原有王畿,或者封在中原靠近夷狄的地方。如文王之子康叔封于卫(国都朝歌在今河南淇县),就是商代国都周围地区;武王之子唐叔虞封于唐(即晋,国都在今山西翼城西),就是“夏虚”,靠近戎狄地区;周公之子伯禽封于鲁(国都在今山东曲阜),就是新征服的东夷“奄”的所在。而旁系姬姓的大国则分封到较远的四方去,如召公之子封于燕(国都在今北京市西南),太伯仲雍之后封于吴。宜侯矢所封的宜(今江苏丹徒,见宜侯矢簋铭文)可能就是吴的始封地。异姓的大国更分封到较远的东方夷族地区,如吕尚封于齐(国都营丘,今山东淄博市东临淄)。分封的待遇,姬姓诸侯和异姓诸侯也有不同。姬姓诸侯中的大国,在分给一定范围的封疆和土著人民的同时,分得有殷贵族和某些方国的贵族以及世袭官职的贵族。如鲁国分得“殷民六族”,卫国分得“殷民七族,唐国(晋国)分得“怀姓九宗、职官五正”(《左传·定公四年》),燕国也至少分得了两支殷贵族。这两支殷贵族中,都有人服事燕侯成为燕的大臣(见房山琉璃河出土复鼎铭文)。但是,同时所封的姜姓齐国,虽是大国,却是“有分土,亡(无)分民”(《汉书·地理志》),没有分得旧贵族。二、分封诸侯的位置嫡系姬姓诸侯多数分封在中原已开发的优越地区和重要的战略要地。以周公七个儿子的分封地点为例:四个儿子分封在凡(今河南辉县西南)、祭(今河南荥阳西北)、胙(今河南延津北)、茅(今山东金乡西北),都在中原心脏地区。另外三个儿子就分封到东、北、南三个战略要地、靠近夷戎的地方,长子伯禽代表周公封于鲁,成为嫡系姬姓诸侯封得最东的大国,用来控制东夷和准夷;另一儿子封于蒋(今河南淮滨南),在淮水上游,成为嫡系姬姓诸侯封得最南的一国,用来控制淮水以南的群舒及淮夷;另一儿子封于邢(今河北邢台),原为商的旧都所在(祖乙迁都于邢),成为姬姓诸侯中正北方向中封得最北的一国,用来控制戎狄。此外封于战略要地的,还有武王之子封于韩(今山西河津、万泉间),正当另一个武王之子唐叔所封唐国(即晋国)之西,与唐同样担负有控制戎狄和向北开发的责任。又有文王之子封于郕(今山东宁阳东北)和滕(今山东滕州东南),郕在鲁的西北,滕在鲁的南方,和鲁国同样负有控制东夷、淮夷和向东开发的责任。至于异姓诸侯的分封,除了特殊原因封在中原的以外,多数就分封到更远的四方去。分封到今山东中部、东部、南部的特别多。如姜姓的齐、纪(今寿光南)、州(今安丘东北)、向(今莒南的东北);任姓的薛(今滕州东南)、铸(今肥城南)、鄣(今东平以东,一说姜姓);妘姓的夷(今即墨西)、鄅(今临沂北);己姓的莒(今胶州西南,一说曹姓),蠃姓的谭(今章丘西,一说子姓),姒姓的郸(今苍山西北),曹姓的邾(今曲阜东),妫姓的遂(今肥城南)等。此外封在今山东的还有风姓诸侯如任(今济宁东南)、宿(今东平以东)等。嬴姓诸侯如郯(今郯城北)等,该是土著部族因顺从周朝而受封的。周朝把这样多的异姓诸侯集中分封到山东半岛,把不少姜姓诸侯分封到山东的中部、东部,并且把姜姓的齐国作为一个大国分封在那里,是有原因的。因为这个地区是东夷集中的地方。东夷的战斗力很强,曾经随从管叔、蔡叔、武庚一起叛乱,周公用三年时间才平定叛乱。而且这个地区经济落后,多数东夷还从事游牧渔猎,如果不加开发,就不可能巩固周朝在这个新征服地区的统治。三、分封大国的定位周朝把吕尚(太公望)封到山东中部的齐国,因为他原是统率大军指挥作战的大师(大师原为统帅的官名),所统率的一支姜姓贵族勇敢善战,建有赫赫战功。这时分封到东方,用来控制和继续征伐这个东夷势力强大的地区,是最合适的。周朝原来封给齐国的封土不大,主要就是东夷蒲姑氏居住地区,但是划给吕尚征伐的范围很是广大。公元前六五六年齐伐楚,管仲提出伐楚的理由说:“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汝)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左传·僖公四年》)。《史记·齐世家》有相同的记载,而且说:“齐由此得征伐为大国。所谓“五侯九伯”,就是指广大区域内不服从周室的方国。十分清楚,当齐国受封之时,周朝就给了它征服和开拓这个原来东夷集居地区的使命。当周朝分封许多异姓诸侯到今山东半岛、图谋开拓东夷集居之地的同时,又分封许多姬姓诸侯到今河北的西南部和山西西南部,作为北方的屏障,并图谋开拓戎狄集居地区。西周分封到今河北西南部的姬姓诸侯就是邢国(周公之子,今邢台)。分封到今山西西南部的姬姓诸侯,主要有唐(即晋,武王之子,国都在今翼城东南)、韩(武王之子,今河津、万泉间)、霍(霍叔之后,今霍县西)、杨(今洪洞东南)、贾(今襄汾西南)、荀(今新绛西)、耿(今河津南)、虞(仲雍后,今平陆东北)、魏(今芮城北)等。跨过黄河,还有焦(今河南三门峡西)和虢(北虢,文王弟,国都上阳在今三门峡东南,下阳在黄河北岸)。邢国确实具有抵御和征讨北方戎狄的作用。防止戎狄侵扰的重要据点。这时“戎大出于扺”,就是说戎族大举进犯该地。邢侯因此出兵搏战,下令臣谏统率亚旅(官名)出居于扺防守。《后汉书西羌传》记载周平王东迁“后二年,邢侯大破北戎”(当依据《古本竹书纪年》)。说明当时邢国相当强大,力量足以抵御和征伐戎狄中的大族。等到春秋前期,周朝统治势力衰落,戎狄大量东移,力量对比发生变化。邢国先被狄所攻破,接着卫国又被狄打得大败,邢、卫两国迁到了黄河以南,于是狄族势力就深入到中原了。韩国正当唐(即晋)的西面,同样负有控制北方戎狄的责任。《诗经大雅韩奕》:“以先祖受命,因时(是)百蛮。王锡韩侯,其追其貊,奄受北国,因以其伯。”这六句诗,当是概括周王授给韩国诰命的内容。就是说,周天子命令韩侯,赏给追、貊等“百蛮”因而成为“北国”之“伯”。追和貊是“百蛮”中主要的两族。武王少子唐叔封于唐,即是后来的晋国。“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史记晋世家》),原来封土不大。但是唐叔受封时,分得了“怀姓九宗、职官五正”,因而实力比较强大。周朝配备给晋国较强的实力,为的是要它担负抵御戎狄和开拓戎族地区的使命,如同齐国负有征服和开拓东夷地区的使命一样。唐叔受封时,成王分给他密须的大路(战车)和鼓以及阙巩的皮甲,就有授给这个使命的用意。后来周景王对此解释得很清楚:“密须之鼓与其大路,文(文王)所以大蒐也;阙巩之甲,武(武王)所以克商也;唐叔受之,以处参虚,匡有戎狄”(《左传昭公十五年》)。大蒐是检阅军队、准备战争的一种礼仪。当时成王把文王在大蒐礼上应用的战鼓和战车、武王用来克商的皮甲赏给唐叔,就是要求他继承祖先胜利的余威,达到“匡有戎狄”的目的。当唐叔受封时,授给唐叔的诰命《唐诰》,规定了推行“启以夏政,疆以戎索”的政策,就是既要采用传统的“夏政”中合适的政令,又要推行适宜于戎狄的法令,使便于达到“匡有戎狄”的目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7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