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又一奇葩
——大型原创音乐舞蹈史诗《走近红旗渠》掠影
春天给人的是向上,给物的是蓬勃。
在这个到处充满生机的春天里,一个奇葩在南林高速林州站路口奇妙地出现了,再度展现红旗渠历史画卷的大型原创音乐舞蹈史诗《走近红旗渠》就要面世了。
群星闪烁,灯火灿烂。
当4月3日的夜幕就要降临时,我接受中州裕丰艺术团杨曙峰的邀请,七点三十分准时赴约观赏这幕大型剧作。
人驱车朝圣,座坐无空席。
商场峰起的中州裕丰,在董事长杨曙峰的高瞻远瞩的目光中,如今又做起文化产业,要以文化人,以文兴商,站在市委市政府强力支持这一大平台上,招聘人马组建高规格的中州裕丰艺术团,唱响红旗渠精神这台大戏。
首场汇报,首次震撼。
当大型原创音乐舞蹈史诗《走近红旗渠》搬上舞台,就给林州人一个惊艳,大场景,实景式,立体化,电声,电光,电动完美结合,演员台上台下,绕着观众,一时分不清谁在演谁在瞧,采用动漫布景,给人三维感受,叫人目不接暇。
暮色苍茫看大剧,无限精彩在剧场。
据剧务李学林讲,这幕大型原创音乐舞蹈史诗《走近红旗渠》,是一部关于红旗渠的史诗,因为是史,他用真实的声音,去咏叹太行儿女气壮山河,感天动地的英雄故事;因为是诗,他用人本的视觉,去探寻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无坚不摧的精神内核。全剧共分五幕,序幕,水啊水;上篇,太行悲歌;中篇,太行壮歌;下篇,太行欢歌;尾声,共和国的荣光。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翻开林县的县志,满目苍凉的是水贵如油,为了水,逃荒他乡;为了水,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水荒,三十余次,延续了三十多年,旱魔吃人在这块土地上记下了不堪的历史。
剧情把桑耳庄户人家浓缩到桑林茂一家的悲惨上,运用多种手法,再现水的珍贵,水比命重的残酷现实,为了等水下锅,桑老汉一天挑来一担水;为了及早用水,新过门的儿媳跑到村口,接过担子,小脚路滑,担落肩头,水散地上;惜水,珍水,全家人趴在地上用手拾散去的水;为了水,为了那一天等来的一担水,儿媳悬梁自尽,一家人悲散离去。
几声苍凉,几声悲恸,把剧场渲染的悲痛欲绝:
“水呀水,比油贵;水呀水,比血贵;水呀水,比咱们穷人的命还贵……”
春雷一声震天响,来了恩人共产党。
一面红旗舞春风,一个头盔率先行,一群人跟着一个二十几岁的汉子,要干一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劈山引水大事情。
跟着有胆识的人干,前途无限。
一面红旗,两面红旗,三面……如潮,如海,如波浪;
一个人走前,两个人跟上,三个……像蚂蚁蜂拥,像战士冲啊,像集会人流。
立下愚公移山志,誓让漳河穿山来。
尽管是共和国困难时期,物质的贫匮也挡不住修渠的雄心,不讨国家一粒粮,不伸手要国家一分钱,凭着自力更生,宁吃野菜也要干出个样子来。
三千里红旗渠清流奔涌,八十一位英烈光照人间。
一个外乡人,怀着“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动机,从河南淇县来,投身到了红旗飘扬的修渠大军中,挤不出点空闲回家看看娇妻,抽不出时间来把妻子一摞摞信件回复,舍小爱为大爱的吴祖太,把身子刻在了太行山巅。
山做成碑,碑做成山。
剧情绕着吴祖太读信时突然听到隧道塌方,就义无反顾直冲过去……老大娘的一声“儿啊”让人揪断肝肠,众工友的齐刷跪下是对英雄的敬仰。
叫人惭愧,催人自新。
编剧傅玉生告诉笔者:“编写这部大型剧作,我的心在澎湃,我的血在沸腾,我深深被红旗渠精神感染着,红旗渠精神能够历久弥新,就在于它是一廉政工程,修建红旗渠,历时十年,总投资.64万元。如此大的投资,如此长的时间,如此大的工程,参与的大小领导干部又是如此之多,竟没有发生过一起请客送礼、挥霍浪费的问题,没有一个干部贪污挪用修渠资金,没有一个负责同志盗用修渠物资,没有一个干部为自己的亲属谋私利,充分展现了共产党人淡泊名利、清正廉洁的思想品格。”
一锤一钎一双手,托起了彩虹春秋。
红旗渠,你是林州的象征,你是中原的榜样,你是民族的骄傲,你是共和国的荣光。
一曲《誓叫山河换新装》唱出了历史,唱响了当今,唱爆了新时代。
前来观赏的横水中心小学教导主任张新增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这部剧不但有现实意义,更有划时代的意义,特别是采用现代的电光设施,立体效果好,舞蹈印象深,歌唱不略于明星大腕,加上著名书法家李学林的挥毫题写剧名,非凡,高超,我真的期盼再看几次。”
图文:王长顺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