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古人文始祖陵墓今何在

北京最大手足癣医院 https://m-mip.39.net/czk/mipso_8833641.html

燧人氏:

燧人氏是有巢氏之子,风姓,名允婼,燧人氏发明了钻木取火术,结束人远古人类茹毛饮血的时代,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被后世奉为火祖。《韩非子·五蠹》载:“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燧皇陵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西南1.5公里处的商丘火文化景区内,总占地面积约亩,墓冢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

伏羲:

伏羲是燧人氏之子,风姓,又名宓羲、庖牺、包牺、伏戏、牺皇、皇羲、伏牺等。伏羲是华夏祖的人文始祖之一,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了先天八卦,又创造文字结束了古人结绳记事的历史。他还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伏羲与太昊等大神合为一体,被官方称为太昊伏羲氏。《易经·系辞》载:“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

太昊陵位于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羲皇故都风景名胜区,占地约亩。

女娲:

女娲燧人氏之女,风姓,与伏羲是兄妹关系。女娲是华夏祖的人文始祖之一,他以黄泥仿照自己的形像抟土造人,建立起人类社会的婚姻关系。共工与祝融(一说颛顼)争帝位失败怒触不周山,导致天地塌陷,女娲熔彩石以补苍天,斩鳖足以立四极。《淮南子·览冥训》载:“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斩鳖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女娲陵的位置有多种说法,一说位于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赵城镇侯村,一说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一说位于河南省灵宝市阌乡县,一说位于河南省西华县思都岗村,一说位于山西省永济市风陵渡,一说位于山东省济宁市。

黄帝:

黄帝是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因此亦称有熊氏。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作《黄帝内经》等。《管子·授度》载:“至于黄帝之王……烧山林,破增毅,焚沛季,逐禽兽,实以益人,然后天下可得而牧也。”

黄帝陵在全国有多处,一是陕西黄陵县桥山镇黄帝陵,该处黄帝陵至少在汉武帝之前就已经存在,并被多部古籍所记载。二是河南灵宝阳平镇荆山黄帝陵,该陵位于黄帝铸鼎塬上,铸鼎塬是黄帝铸鼎与升仙处,黄帝升仙后,靴子被葬在铸鼎塬,成为黄帝陵。三是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黄帝陵,《括地志》载:“黄帝陵在宁州罗川县东八十里子午山。”罗川县即今之正宁县。四是北京市平谷区山东庄镇黄帝陵,山东庄村西庙山上有大冢,世传为轩辕黄帝陵。五是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城东南温泉屯乡黄帝陵,西汉以前,历代祭祀黄帝陵多在涿鹿进行。六是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桥山黄帝陵,国学大师钱穆考证后认为“这一个桥山最可能是他埋骨所在。”七是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县石家湾乡高柏山黄帝陵,《汉书·地理志》载:“桥山在上郡阳周县,山有黄帝冢也。”阳周县即今之子长县。八是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张山子镇黄帝陵,北宋时在陵前竖碑,并禁樵采,置守陵户,明嘉靖年间始毁。九是河南省鹤壁市淇县轩辕坟,据《朝歌乡志》载:“相传黄帝死后即葬于沬,其坟在今县城北七里堡村东南隅。”

炎帝:

炎帝,姜姓,是中华农耕文化的创始者,他“始作耒耜,教民耕种;遍尝百草,发明医药;日中为市,首辟交易;织麻为布,制作衣裳;;削桐为琴,织丝为弦;弦木为弧,剡木为矢;耕而作陶,冶制斤斧;建屋造房,台榭而居。”又称神农氏、连山氏。炎帝曾与黄帝结盟击败蚩尤,与黄帝一块被奉为人文初祖,华人也因此被称为炎黄子孙。

炎帝陵在全国也有多处,一是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鹿原镇炎帝陵,晋代皇甫谧撰写的《帝王世纪》载:“(炎帝)在位一百二十年而崩,葬长沙。”宋代罗泌《路史》载炎帝“崩葬长沙茶乡之尾,是曰茶陵。”炎帝陵自宋乾德五年始建庙,宋嘉定四年自茶陵析建酃县,即今之炎陵县。二是陕西宝鸡炎帝陵,位于渭滨区神农镇,自隋唐时期开始建庙祭祀炎帝。三是河南商丘柘城炎帝陵,位于商丘市柘城县大仵乡朱堌寺村。《吕氏春秋》和《路史》载:“柘城为朱襄氏之邑。”《辞源》注“朱襄氏炎帝之别号。”《柘城县志》载:“朱襄氏之陵在县城之东,久淤。”四是山西晋升城市高平炎帝陵,位于高平县庄里村。明嘉靖年间《续修炎帝后妃像增制暖宫记》碑载:“炎帝神农氏陵庙,历代相传,载在祀典。”明朱载育在《羊头山新记》载:“山之东南曰故关村,村之东二里曰换马镇,镇东南一里许有古冢,垣址东西广六十步,南北袤百步,松柏茂密,相传为炎帝陵,有石栏石柱存焉,盖金元物也。”《高平县志》载:“上古炎帝陵相传在县北四十里换马镇,帝尝五谷于此,后人思之乃作陵,陵后有庙,春秋供祀。”高平发现有目前最早的炎帝陵石碑,刻于明万历三十九年(年)。

蚩尤:

蚩尤是上古时代九黎部落的首领,与炎帝同出一系,后与炎帝产生矛盾,炎帝不敌蚩尤,便与黄帝结盟,双方在涿鹿展开决战,蚩尤战败被黄普擒杀。

蚩尤墓在全国有多处,一是山东省聊城市阳谷蚩尤墓,位于阳谷县十五里园镇叶街东。《史记·裴骃集解》载:“《皇览》曰:‘蚩尤冢在东平郡寿张县阚乡城中,高七丈,民常十月祀之。有赤气出,如匹绛帛,民名为蚩尤旗。’”原寿张县已撤销,县城即今阳谷县寿张镇。二是山东省菏泽市巨野蚩尤墓,又称蚩尤肩髀冢。《皇览·冢墓记》载:“(蚩尤)肩髀冢在山阳郡钜野县重聚,大小与阚冢等,传言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黄帝杀之,身体异处,故别葬之。”蚩尤被黄帝擒杀后,怕他死后作怪,就把他们头和身子分开埋葬,阳谷所葬为蚩尤头,而巨野所葬即为蚩尤身体。三是河南省濮阳市台前蚩尤坟,位濮阳市台前县城关镇后三里村东南。据《皇览》载:“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黄帝杀之,身体异处,故别葬之。首葬东平郡寿张县阚乡城中,肩髀葬山阳郡巨野重聚,部分尸骸葬台前境内。”四是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蚩尤坟,位于涿鹿县矾山镇。传言被黄帝擒杀之蚩尤实际上是蚩尤的部将,在蚩尤重伤的时候换上了蚩尤的衣服,撞山自杀。黄帝追到后,凭衣服认定死者是蚩尤,而真正的蚩尤则埋在涿鹿矾山镇。

少昊

少昊,姬姓,名玄嚣,一说名己挚,华夏族人文始祖之一,黄帝长子,是东夷部落的首领,号金天氏,又号青阳氏。

少昊陵位于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东高阜上,形如金字塔。

颛顼

颛顼,姬姓,高阳氏,黄帝之孙,昌意之子,华夏族人文始祖之一。《史记·五帝本纪》载:“帝颛顼高阳者,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也。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絜诚以祭祀。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阯,西至于流沙,东至于蟠木。动静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属。”

颛顼陵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乡三杨庄村西北。

帝喾

帝喾,姬姓,名俊,黄帝曾孙,生于高辛,故号为高辛氏,华夏族人文始祖之一,商、周两朝先祖。

帝喾陵全国有多处,一是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帝喾陵,位于内黄县梁庄乡三杨庄村西北,与颛顼陵相邻,东为颛顼陵,西为帝喾陵,二陵相距约60米。二是河南省商丘市帝喾陵,位于商丘市睢阳区高辛镇。《大清一统志》载:“帝喾陵,在商丘县东南四十五里。”三是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帝喾陵,位于合阳县洽川镇莘野村西。四是河南省商丘市睢县。明嘉靖《睢州志·地理·陵墓》载:“帝丘,在州东北二十里,传为帝喾之墓。”

尧,姓伊祁,名放勋,帝喾之子,华夏族人文始祖之一。尧十三岁封于陶,十五岁改封于唐,二十岁为天子。尧在位期间,设官分职,制定历法,推广农耕。晚年时发生大洪水,任命鲧治理洪水,结果鲧治水九年毫无功绩。晚年禅位给舜,二十八年后去世。《尚书》载:“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於变时雍。”

尧陵一说位于山西临汾市尧都区郭村西侧,陵前有祠宇,相传为唐初所建,据其内石碑记载,唐太宗征刘武周时曾在此拜祭过尧陵,可以此陵在唐以前就已存在。《临汾县志》载:“陶唐氏陵,在城东七十里郭行里,土人谓之神林,又谓之神临。陵高一百五十尺,广二百余步,旁皆山石,惟此地为平土,深丈馀,其庙正殿三间廊十间,山后有河一道。”一说位于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南富春乡谷林寺,魏晋时期皇甫谧所著《帝王世纪》载:“尧葬济阴成阳西北四十里,是为谷林。”晋《地理志》成阳条下载:“雷泽,舜所渔,尧冢在西。”近几年,刘俊男教训考证后认为尧陵在湖南攸县高枧镇。

舜,姚姓,妫氏,名重华,华夏族人文始祖之一。舜天性孝顺友爱,得到帝尧赏识,晚年将帝位禅让给舜。舜治理天下强调“德为先,重教化”,是推动华夏族由野蛮走向文明的重要推手,是中华道德文化的鼻祖。《尚书》载:“德自舜明。”《史记》载:“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

舜陵一说位于永州市宁远县九嶷山,《史记》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礼记·檀弓上》载:“舜葬于苍梧之野。”《大清一统志》载:“禹南巡,至衡山,筑紫金台,望九疑而祭舜。”一说位于山西运城市北鸣条岗,舜帝陵庙始建于唐开元二十六年(年)。《安邑县志》载:“鸣条岗在县北三十里……舜陵在焉,孟子所谓‘卒于鸣条’是也。”

禹,姒姓,名文命,华夏族人文始祖之一。因治水有功,接受舜帝禅让。大禹登位后,在涂山召开诸侯大会,标志着夏王朝的正式建立。此后,大禹铸九鼎,定九州,结束了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的社会组织形态,创造了国家这一全新的社会政治形态。从此之后,阶级社会代替了原始社会,文明社会代替了野蛮社会,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孔子评价大禹说:“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司马迁也在《太史公自序》中说:“维禹之功,九州攸同,光唐虞际,德流苗裔。”

大禹陵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会东南会稽山麓,背靠会稽山,前临禹池,由禹陵、禹祠、禹庙三部分组成。《史记·夏本纪》载:“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4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