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现场(央广网记者任磊萍摄)
央广网郑州11月18日消息(记者任磊萍)记者从河南省政府新闻办举办的河南省“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河南万贫困群众通过产业帮扶实现增收脱贫。
河南省委、省政府专门成立了河南省产业扶贫硬仗指挥部,武国定副省长任指挥长,扶贫、发改、财政、农业、商务、文旅等20个成员单位分工协作、协调联动、形成合力,以产业扶贫“十大行动”为抓手,以贫困群众增收为目标,全力打赢产业扶贫硬仗,取得了显著成效。
河南省委省政府积极推动各地坚持短中长结合统筹谋划扶贫产业,确保贫困群众短期能脱贫、中期能致富、长期可持续,重点扶持发展特色农业、小型加工业、乡村旅游业、电商产业、光伏产业等五大特色产业。
为充分发挥河南省劳动力资源优势,各地以扶贫车间为抓手,围绕农产品、服装、鞋帽、玩具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把厂房建在田间地头,实现贫困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全省建设扶贫车间个,带动贫困群众再就业5万人。河南省还以“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为重点,持续提升贫困人口利用电商创业就业和脱贫致富能力。年,河南省通过电商促进农村产品上行亿元,其中农产品上行亿元。特别是河南省根据国家光伏扶贫有关政策,充分利用当地自然光照条件充足的优势,抢抓机遇,大力推进光伏扶贫电站建设。河南省建设扶贫电站个,总规模容量.6万千瓦,光伏扶贫电站规模容量全国第一位、村级光伏扶贫电站规模容量全国第一位、参照执行项目规模容量全国第一位,年收益约25亿元,一万多个村集体有了持续20年的稳定收益。
河南省扶贫办主任史秉锐介绍产业帮扶(央广网记者任磊萍摄)
据了解,河南省的产业扶贫已成为覆盖面最广、带动人口最多、可持续性最强的扶贫举措。根据建档立卡数据统计,有万贫困人口通过产业帮扶,发展生产实现增收脱贫。通过持续做好产业扶贫,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8年高于全省农村平均水平,年达到元。
河南省扶贫办主任史秉锐,河南省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明确要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向产业的比例要达到50%以上,将财政资金投入建设的扶贫车间、光伏扶贫电站等产业扶贫资产明确为村级集体资产,推动贫困地区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以集体经济发展促进产业发展,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通过发展扶贫产业,不少村集体经济实现了零的突破,河南省个贫困村均有集体经济收入,其中5-10万元的个,10-50万元的个,50万元以上的个。鹤壁市淇县赵庄村立足本村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和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了万元。脱贫攻坚前,信阳市平桥区郝堂村村里无集体经济。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现已有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在郝堂村注册发展。年以来,接待游客约60万人次,收入约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约万元。
他说,通过产业扶贫,贫困地区产业结构得到了调整,各种资源得到了挖掘和发挥,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得到了增强,县域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