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深藏一座世袭城堡,康熙御笔题写牌匾,

河南省鹤壁市浚县历史悠久,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千年古城。在来之前就听人说:“北京到南京,比不上浚县城。”这句话有两层意思:浚县城历史年代久远,远远超过北京、南京城;浚县城至今保留诸多价值连城的文物,数量庞大惊人,可与北京、南京相媲美。为了一探究竟,正月期间专程赶到浚县,近距离感受它的魅力。图为浚县端木世袭翰林府。

一位当地大哥说:“浚县属于一步一文物,历史古迹实在太多,一年也转不完。浚县还出过很多历史名人,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子贡就是浚县人。”按照这位大哥的指引,于是专门来到县城西大街,对那座令当地人引以为豪的世袭翰林府进行查看。初见这座院落,就能从建筑风格上闻到浓厚的历史味道。

一位前来此地的大姐热心介绍:“这座世袭翰林府是清朝建的,后来虽对其进行大规模修整,但院子的整个布局没有改变。小时候经常到这里玩,至今记得原来的模样。”由于正逢浚县正月古会,这座世袭翰林府免费对外开放,前来观看的人络绎不绝。曾经令人望而却步的世袭翰林府,如今成了普通群众的好去处,不由心生感慨。

这座南北长60多米,占地多平方米的院落内,全是硬山式灰瓦顶清代建筑。墙体下砌青石,上部砌青砖,这也是古代建筑能保持数百年屹立不倒的原因。一位经过的老伯感慨的说:“儒商鼻祖子贡的后人盖房子就是讲究,采用的是七门相照,东西两侧建筑对称分布,这种布局在以前是很少见的。”说完还发出啧啧的感叹声。

从当地群众的只言片语中,很快了解到这座老院落的由来。原来,浚县名人子贡为端木复姓,两千五百多年前,端木家族已在浚县南街安居。年,也就是清朝康熙三十八年,康熙南巡返京途中经过浚县城。由于子贡七十世嫡裔端木谦是名门之后,所以获得恩准,端木谦有幸迎驾觐见当朝皇帝。

由于康熙平时敬仰孔子,听说端木谦是孔子爱徒的后代时很是欣赏,所以金口一开,亲封端木谦为翰林院五经博士,并特许可世代相袭。自此,端木家族再次成为名誉全国的名门望族。时隔34年,康熙西巡回京途中经过淇县,端木谦再次觐见康熙。康熙在磁州杜村铺亲笔写下“贤哲遗庥”,特遣皇子亲手送给端木谦,后来制作成牌匾悬挂起来。端木家族两次觐见康熙的历史经过,被详细记录在《端木氏家谱》中。

在探访这座清代院落时,几位年轻姑娘碰巧经过。其中一个姑娘说:“快点走,人家拍照呢。”在嬉笑离开时还不忘说:“去里面看吧,好东西多着呢。”转眼间只听到笑声却不见了人影。走在院落内,就好似进了迷宫,因为里面有很多犄角旮旯。如果不是南边高悬的太阳,真的能让人迷失方向,辨别不出东南西北。

一位经过的大哥说:“端木世袭翰林府是两座并排的院落,大院落由多座四合院组成。光绪年间,端木家族在西城门东边路南大兴土木,并排盖起两个院落,东边叫翰林府,西边叫世袭翰林院。古代讲究论资排辈,东院是哥哥,西院是弟弟。”为确保翰林府安全,端木家族还建起碉楼,以防御盗匪侵扰,因为院内有家眷,有银库。后来施工队在对院子维修时,还挖出建于清代的隐蔽地道和可藏人藏物的密室。地道和密室对于外人来讲属于神秘之物,可见这座院落的防御设施非常完备。翰林府就是一座坚不可摧的城堡。

在翰林府内,各个房间有各自作用。比如外出廊客厅是专门会见客人的。豫北浚县叫它“客会”,有会见客人之意。后来竟被人念转音了,成了“客位”。院内还有专门用来读书的地方、用餐的地方、居住的地方等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一位大娘羡慕的说:“当官人家就是讲究,普通百姓根本比不了。百姓的一间屋用来吃饭、睡觉、甚至养牲口,有钱人的房子不得不让人眼气呀。”

端木世袭翰林府除了有错落有致的房舍,还有一处建造别致的后花园。在这座清代院落内,无处不流露着曾经的奢华与高贵。一位老伯说:“清朝和民国的时候,这里开过石印局,专门承接官府的印刷业务,也印刷特别执照,相当于现在的学生证。上世纪中期,医院。现在全部都保护起来了,作为人文景点确实不错。”(图文均由作者原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3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