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的男性形象有几个显著的特点,一是注重社会功能,二是强调家庭伦理,三是重视社会地位,四是强调个体精神。
《诗经》中的男性形象主要包括四种类型:专一的守贞之士、孝顺恭顺、忠厚长者、风流倜傥。专一与忠厚是传统社会下男性的基本特征。
而孝顺恭顺既是传统社会下中国人家庭观念的重要体现,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地位与家庭关系。《诗经》中也存在一个比较特殊的时代——先秦时期,这一时期不仅有大量具有强烈性别特征的女性形象出现,同时还存在一些表现男性精神面貌与品质的文学作品。
《诗经》中男性形象的多样性及其在中国文学中重要地位不仅与先秦时期的社会结构有很大关系;而且与“礼教”下中国人对待女性的态度也有着密切联系;而且这种两性关系在《诗经》里也有一定体现。
关键词:先秦;男性形象;儒家思想;男尊女卑社会
一、专一的守贞之士
《诗经》中“君子”一词的出现与当时的社会风气有着密切关系,即所谓“君子比德于玉”。作为礼教和道德的象征,传统社会下中国人特别重视男子自身品德的修养,这也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而在中国传统社会,作为道德标准象征的男子形象往往与忠厚、专一联系在一起。而《诗经》中出现最多、影响最大也最具有代表性的男性代表就是那些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男性君子。
《诗经》中描写“君子”一词最多的是以孔子为代表来表述自己品德,如《君子于役》“士在野,巧者劳者”“士在邦,邦之达道也”;《黍离》“将恐未恐之,君子有终”;《将仲子》“士之耽兮,尤可脱也”;《豳风·七月》“八月断匏(bó)……彼姝者子,夺我红蕖(quāng)……彼美淑妃(zhǔyí)。
心之忧矣,维民其伤”。可见专一也是传统社会下男子形象中最为重要、最为突出的特点。
这是因为在古代人们眼中一个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男子形象不仅能够对自己的品行进行严格要求;而且还能感染他人从而提升整个民族与国家的精神风貌。
二、孝顺恭顺与忠厚长者
孝与悌都是儒家思想下中国人最基本的伦理观念,在传统社会下,家庭中孝与悌往往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而在这一问题上,传统社会的男尊女卑与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家庭观念也影响着《诗经》中男性的精神面貌。
《毛诗序》云:“诗者,志之所向也;歌者,礼之所成也;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乐因乐,声哀思无穷。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这种理解强调了诗歌的功能在于记录历史:而在儒家看来这一功能主要在于教化社会、礼乐之教、孝道之教。可见《诗经》
中关于“诗”和“歌”最基本的内涵并不在于诗歌本身的声律美感、音韵美,而是在于记录历史。
《诗经》中有很多描写家庭关系与伦理观念的作品。其中“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以及“父兮生我,母兮鞠我,畜此,育我……”
等诗句都表现出父母对“投其羽报其珠兮”更是描写出父母对子女无私而又伟大的爱。
三、风流倜傥
这种形象与《诗经》中其他类型的男性形象相比,具有更多的特点。
《诗经》中有许多描写男性风流倜傥的作品,如《谷风之什》中“我姑酌彼金杯”一句,描述了郑国一位男子在饮酒时因饮酒过量而醉倒。
还有《七月》中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描写了男子在宴会上与美人相遇而一见钟情的场景。
除了这些比较直接反映男性形象的作品外,在一些其他类别的作品中也出现了许多表现女性形象,如《葛生》一诗中就有两位女性人物在不同场合遇到了男主人公,并由此展开故事情节。
“葛生有蔓”一句不仅描写了男子遇到心仪的女子时向其求爱的情景,而且还体现着他与女子之间互生情愫的感情。
《葛生》还有两位女性人物在不同场合遇到男主人公后向其求爱:“夙夜匪解”一句描写的是女子与男子相恋后又失去对方,而女子又将其找回;“不显不隐”一句描写了男子与女子相遇,但却不见女方身影。
四、专一而忠厚的男性女性形象
如前文所说,《诗经》中有大量的男性形象,但同时也有一些女性形象。
这些女性形象虽然并不能算得上是完全的男权至上者,但她们也的确是专一的守贞之士、孝顺恭顺、忠厚长者等一些男性优秀品质的化身。
在先秦时期,虽然男性与女性在思想上、行动上都有较大区别,但她们却都非常看重自己的配偶。
《诗经》中的很多女性形象均具有这种特点。
在《关雎》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君子求之不得,可见对女性要求之高;《七月》中的刘和珍和陈均既是好夫妻,又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般美好生活的愿望;
《葛覃》中的姜嫄既是个勤劳勇敢的母亲,又是个美丽聪慧之人;在《关雎》里,“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雎鸠——一种鸟;
而在《大雅》里则有“思彼淇奥,绿竹猗猗”——淇水(今河南淇县)岸边树木葱茏、竹子丛生,这就可以看出女性对配偶的看重。
五、男尊女卑社会中男性的典型形象
《诗经》中有很多具有浪漫色彩的爱情故事,其中的男女主人公往往不是现实中的人物,而是一些理想人物。
《诗经》中有很多爱情故事与神话传说密切相关:譬如:《墉风·柏舟》记载了一则关于凤凰的故事;
再如:《小雅·北山有台》中描写了一对情侣的爱情经历。这些浪漫色彩丰富的爱情故事背后,却都有一个“美”字。
这类作品通常将女性人物刻画得非常细腻,甚至能够将男女主人公之间那种微妙的情感描写得栩栩如生。
不过也有一些作品是写出了一位男性形象,他们是一位真正的英雄,如《墉风·柏舟》中所写:“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又如《郑风·野有蔓草》中所写:“山有扶苏,隰(xí)有荷华”。
不过这些英雄形象并不能完全代表先秦时代男性形象发展变化过程中的真实状态与水平。
除了以上列举的四种典型形象之外,在很多情况下还有一些男性形象与女性角色存在某种类似关系,这种关系不仅存在于男女之间、男女两性之间;
也存在于父子之间、兄弟之间。这一部分主要讨论这些问题。本文所涉及到的仅是《诗经》中一些重要男性形象及其特征。
结语
先秦时期的《诗经》是一部内容极其丰富的诗集,而其中的男性形象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虽然从总体上来看,这些男性形象基本上是按照各自的社会功能来分类的,但它们在总体上却体现出了先秦时期中国人的不同性别观。
在《诗经》中,具有专一、忠厚、正直等特征的男性形象比比皆是。
在《豳风·七月》中,有一位被誉为“以礼行而不辞”(“诗不达时,礼不达也”)的人——卫灵公。
在《小雅·采薇》中,有一位既具有女性特质又非常孝顺且受人爱戴的女子——陈姬。
在《国风·豳风—七月》中也有多位男性以各种方式表达了自己对女性的尊重与喜爱之情:“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卫风·硕人》);“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兮”(《豳风—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