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家河南,谁来了不说一句中看鉴

北京荨麻疹医院那家好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10490515.html

精彩内容,尽在“看鉴”!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曹植笔下的洛神让人心向往之。

洛水女神作为东方爱与美的化身,奠定了我国传统美学的基础。没想到,河南卫视端午晚会的《祈》,竟能将“水下洛神”从浩瀚书海中剥离出来,衣袂翩跹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河南卫视端午晚会《祈》

整个节目不到两分钟,每一帧都美得惊心动魄。

水中波光粼粼,洒下一束金色的光;在《千里江山图》的背景下,洛神轻点足尖,娉婷袅娜,飞过之处只剩发梢拂动、衣带纠缠。

被“标签化”甚至“妖魔化”已久的河南,终于找准了自己的定位,凭借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精妙的传承与创新,火速正面出圈。

河南省打出的旅游宣传口号是“老家河南,心灵故乡”——这是多么大的口气,仿佛全国人民都从河南走出。

但是仔细考据、认真研习,河南还真配得上这雄赳赳气昂昂的宣传语。

约50万年前,河南境内出现人类“原始群”;约年前,裴李岗文化时期的河南先民,开启了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先河——这可不是全国人民的老家嘛!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夏算起,先后共有20多个朝代的多位帝王建都在此,八大古都河南独占四席: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殷商古都安阳和商都郑州。

此外,河南新郑、濮阳、禹州、许昌、汤阴、商丘、淇县、南阳、邓州、沁阳等11个城市也都在历史上做过都城。

▲唐代洛阳城平面示意图

古都群聚集在河南,一方面是因为黄河穿豫而过,带来肥沃的土地和充足的水源,便于华夏先民们开展农耕;另一方面,河南居于整个中国的几何中心,建都于此可以更加平均地掌控王朝疆域。

在河南,随便找个景点就是最早的天文台周公测景台、最早的关隘函谷关、最早的佛教寺院白马寺……

▲白马寺

个汉族姓氏中,个在河南起源,占姓氏总数的38%、汉族总人口的84.9%以上。无论是李、王、张、刘中华四大姓,还是林、陈、郑、黄南方四大姓,亦或是小说中的司马、轩辕这样充满着男主光环的姓氏,其根都在河南。

传说中造字的仓颉也是河南人——作为皇帝的史官,他仰观星辰走势,俯看龟背纹理、鸟兽爪痕、山川形貌和手掌指纹,从中受到启迪,根据事物形状创造了象形文字。

▲仓颉画像

传说他“龙颜四目,生有睿德”

仓颉造字完成之日,“天雨粟,鬼夜啼”(《淮南子》),意思是天上下起了谷粒一样的大雨,鬼怪在夜里吓得连连哭泣。

是啊,中华文明之魂于文字中诞生,如同洛神出水、黑暗中破光、斩灭愚昧和混沌,从此以河南为圆心辐射各隅,延绵千年不绝。

随后,老庄哲学、程朱理学野生野长,仁义礼智信随着九曲十八弯播撒全国;战天斗地的愚公移山精神在这里诞生,巾帼不让须眉的木兰豪情从这里传扬,铁面无私的包青天为国为民,精忠报国的岳飞赤胆忠心……

▲岳飞画像

在群雄并起、朝代更迭的漫长时光里,河南站稳脚跟、问鼎中原,是为天时;母亲河穿缀起散落的文化,将河南滋养成华夏民族的第一粮仓,是为地利;后生可畏、百家争鸣,上有人文初祖黄帝,下有杜甫潘安李商隐,是为人和。

▲河南郑州黄河湿地

集齐天时地利人和,自当脱颖而出。

如果历史是一场选秀,河南便是断层C位,站在金字塔尖福泽众生、眺望世界。

▲河南老君山

古代的“普通话”可不是以北京官话为主的语言,而是河南话,当时称为“中原雅言”。这样的渊源使得今天在河南话里还能窥见古代汉语的痕迹。

▲图片来源于网络

例如,河南话把“船桨”叫做“zhao板”,“划桨”叫做“使zhao”,其实就是诗赋里“桂棹兮兰桨”、“铜琵琶铁棹板”里的“棹(zhào)”字。

河南话里“大街”叫“mer上”,其实是“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的“陌上”一词。

“这边”叫“这ciang”,其实是“这厢有礼”的“这厢”二字。

“蟋蟀”叫“促促”,其实是蟋蟀的古称“促织”的演化。

“等一会儿”叫“congkai”——“顷刻”;“小房间”叫“glo儿”——“阁”……

河南话里古朴而微妙的遣词造句,充满诗意,细细品来完全与“土”和“俗”不沾边。之所以有人嘲笑河南话“接地气”,只是因为当代审美和主流有所变化——这是历史发展的自然现象。

▲图片来源于网络

除了古色古香之外,河南话还有很多有趣的特点,最突出的就是河南方言非常“简练”,常把两个字压缩成一个字音。

比赛→biè,麦子→miāo,梯子→tiōu,袜子→wāo,小孩→hiáo,柿子→siòu,茄子→qiáo,爸爸→bái。

又如,河南方言里缺乏第三个音调,常在应当使用“三声”时用“一声”替代。

北京→bēi京,晌午→shāng午,清水→清shuī。

河南话里最具代表性的特征词是“中”,使用频率很高。赞赏别人时,竖起大拇指说“中”;被对方拒绝时,礼貌性回应说“中”;协商谈判时,妥协让步也说“中”……

“中”之种种,一字千意。即便不会说河南话,外地人也能煞有介事地随口说来“中”或“不中”。

为什么河南人这么喜欢用“中”字呢?

因为“中”是独属河南的骄傲。

“中”的甲骨文是一面旗子,最初以在广场中间插旗表示“中间”和“中央”。先秦时候延伸表达“可以、行、好”的意思。

宋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中写道,“中,犹堪也;合也;行也;不中,犹云不堪也;不合也;不行也;不好也”。跟现在的含义和适用范围基本一致。

中国古称“九州”,根据《尚书·禹贡》的记载,九州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其中因为豫州位于九州之中,又称“中州”或“中土”。

▲南宋《九州山川实证总图》

年,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9处世界遗产。相当于官宣了“中国中心在河南”的事实,认可了河南历史之王的地位。

可以说,“中”就是河南,“中”所蕴含的正面含义,就是在夸河南!

▲图片来源于新华社

河南作为历来国都所在,必然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往往也成为各种思想碰撞交流的地方。历史上出现的百家争鸣,都是以洛阳为中心的。

也正是在诸子彼此诘难之时,逐渐形成“中庸之道”的思维观念和行为方式。

南宋理学家朱熹认为:“中者,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之名。”

这和“中”的本意其实是相通的。同时,由“中庸”之道进一步延伸出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不懈追求,“中”便有了更深一层的“和谐”内涵。

▲图片来源于网络

此时再看河南话里的“中”,除了文化自信与包容胸怀,是不是更多了一层哲学意味呢?

河南省看起来不声不响,但一直在脚踏实地地做好自己的事。

以抗疫为例,河南是全国最早打响防疫战的省份。年12月河南果断停运了武汉客运,年1月17日指定了医院,21日全面禁止售卖活禽,走在全国之先。

为了防止车辆强行进村,村民们用挖掘机、泥土和砖头封路,唯一的路口安排“重兵把守”;村里大喇叭循环播放着浓浓乡音、朗朗上口的防疫打油诗。

“带病回村,不肖子孙”、“是口罩还是呼吸机,您老看着二选一”、“不聚餐是为了以后还能吃饭,不串门是为了以后还有亲人”等横幅标语占满道路两旁,铿锵有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仅在自家“硬核防疫”,河南省还是全国防疫的中坚力量。

据新京报智库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只有个医用口罩类许可证,分别为家企业所持有,其中河南省的企业最多。

在河南省长垣市,每天可以生产口罩.7万个,其中医用外科口罩万个,医用防护口罩3.5万个,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56.2万个。

长垣市还拥有70多家卫材企业,生产着各项卫生耗材。产自这里的医用物资占全国市场销量50%以上,医院的覆盖率可达75%以上,因此有“中国医疗耗材之都”的美誉。

▲河南省长垣市某公司口罩生产车间内,工作人员为助力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争分夺秒全力赶制医用产品(图片来源于新华社)

文能发扬文化,武能保卫国家。

河南正在凭借自己的方式逐渐崭露头角,稳扎稳打,将全网黑的风气扭转过来,甚至屡次被网友夸上热搜。

有人评价河南“就像一个憨厚的农家小子,以前一直被欺负嘲笑,抹掉眼泪,脸朝黄土默默做事。突然有一天被点名夸奖,也不太会说话。只会憨憨地笑,内心欢喜却小心翼翼。然后告诉自己:还要更努力呀!”

感谢那些硬核的村长,让河南成为全国抗疫的榜样;感谢那些创作优秀文化节目的工作人员,让河南有机会“杀疯了”。

▲河南村长“硬核”防疫喊话

前段时间“什么是快乐星球”特别火,大概很少有人知道,《快乐星球》是郑州电视台拍的。

在当时儿童剧完全是赔本买卖的背景下,导演张惠民花了3年时间拍完,演员找的都是郑州中小学的素人。剧集播出后,导演把全国小朋友的来信全部仔细收好,视若宝贝。

▲图片来源于电视剧《快乐星球》

耕耘多年的河南,终于等到金石为开的一天。

这才是快乐星球。

▲河南卫视春晚节目《唐宫夜宴》

子曾经曰过:好看的人都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5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