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丁死后,他开创的太平盛世,没能长久延续下去。祖庚、祖甲以后,国内矛盾十分尖锐,四方诸侯也起来反叛。帝乙在位期间,商朝国势已趋于没落。当时,江淮之间的夷族又强盛起来,准备大举进攻商朝。帝乙在位的第九年,出兵征伐岛夷和淮夷,半路上受到孟方(今河南省睢县附近)的截击。帝乙率领诸侯讨伐孟方,得胜。第二年,帝乙继续南下征伐夷族,到达淮水流域的攸国。帝乙和攸候喜合兵攻伐夷族,于第二年得胜而归。帝乙在位的第十五年,再次率领诸侯南征夷族。帝乙在位末年,迁都于沫(即朝歌,今河南省淇县)。可以说,帝乙是个有作为的君主,但他晚年在选继承人的问题上犯了大错。
帝乙有四个儿子,大儿子启,二儿子箕子,三儿子仲衍,四儿子受德。启和箕子处事懂得谦让,有长者风范。仲衍虽天资不如哥哥,但也谦逊稳重,但论起资质来,小儿子受德最为出众。据说他聪颖过人,与人辩论从没输过,而且是个大力士,敢于徒手和猛兽搏斗而毫发不伤。宫里的房梁坏了,工匠们要搭梯子更换柱子,受德说,不用那么麻烦!说完一手就托起了房梁,让工匠换了新的柱子,受德外表更是英俊潇洒,但他没有哥哥们的沉稳之相。帝乙想把王位传给启,但是一个掌管礼法的大臣提出了反对意见:启不是正妻所生,于礼法不符,而受德是正妻所生,有资格继承王位。帝乙这才考虑到礼法问题,而且想到小儿子的资质不错,就立受德为太子。三个哥哥历来谦让,也毫无怨言。但做父亲的心里过意不去,他就给了启一块封地,叫做“微”,后来人们便称启“微子”;也给了次子一块封地,名叫“箕”,这就是箕子。
谁能想到,就是这个处处优秀的受德,却蜕化成了后来臭名昭著的暴君,他就是商纣王。
纣王即位之初的表现,称得上英明君主。他亲率大军东征徐夷(今江苏徐州一带),在战场上来往冲杀,骁勇无比,吓得徐夷酋长反绑双手、口衔国宝玉玺,穿着孝服、拉着棺材向纣王投降。纣王率领军队一直打到长江下游地区,东夷部落纷纷臣服。当纣王凯旋时,他的叔叔比干带着文武大臣,步行几十里前往迎接。
这次御驾亲征,大大增长了纣王的见识,提高了纣王的威望,同时也暗暗滋长了他骄横与逸乐的情绪。
他认为天下没有人能高过自己了,在大臣面前开始骄横起来,变得刚愎自用,渐渐地,连比干的话也听不进去与此同时,对生活质量的要求直线上涨。雕花的筷子换成象牙的,杯子也换成犀玉的;有了象牙筷、犀玉杯,又要吃旄象豹肉,穿九重锦衣;大兴土木,修广厦高台,建造了一座高高的摘星楼,摘星不足观瞻,又另起鹿台。
苏妲己原本是有苏氏的公主,她爹是有苏氏的诸侯王因惹恼了纣王,纣王一怒之下,倾兵攻伐有苏氏。有苏氏不过是一个小部落。哪里能够抵挡?战败之后,苏妲己作为战利品之一,被带到了朝歌。从此,纣王的颓靡生活开始了。
苏妲己是一个出了名的没人,传说她美若天仙、能歌善舞、国色天香,长着一副妖媚的面孔,纣王第一眼就爱上了。
纣王沉迷于妲己的美色,对她言听计从。妲己喜欢歌舞,纣王令乐师涓创作靡靡之音,下流的舞蹈,妲己伴着靡靡之音起舞,妖艳迷人。纣王于是不理朝政,在宫中朝朝笙歌,夜夜曼舞。纣王还在卫州(今河南省淇县)设“酒池”,每宴饮者多至人,令男女裸体追逐其间,不堪入目。
纣王有次正和妲己饮酒,远远望见一老一少正在渡河小的走在前面,已经过河而去,老的落在后面犹豫不前纣王说,小孩骨髓旺,不怕冷;老人骨髓空,怕冷,妲己不信,纣王就命令士兵把两人抓来,用斧子砸开他们的腿骨让妲己看。这条河从此被叫说“折胫河”。妲己说她有辨认腹中胎儿是男是女的本领,纣王就抓来个孕妇实验。妲己让他们先坐下来再站起来,然后对纣王说:先抬左腿者是男,先抬右腿者是女。纣王不信,妲己就命人当场剖腹检验。
纣王还采纳妲己的建议,发明了令人发指的酷刑。妲己听到犯人的惨叫,就像听到刺激感官的音乐一样发笑。纣王为了博得妲己一笑,就滥用酷刑。如“炮烙之刑”,就是将铜柱涂油,用火炭烧红,让犯人在上面走受刑者忍不住,就跌落火红的炭中,活活烧死。“醢刑”是把人杀死后剁为肉酱。当时九候有一位女儿长得十分美丽,应召入宫,因看不惯妲己的淫荡被杀,九候也遭醢刑。“脯刑”,是把人杀死后做成肉干。鄂候直言进谏,就遭此酷刑。
西伯昌仅仅暗自叹息,被小人告密,纣王便把西伯昌囚禁在牢里7年之久。
西伯之臣闳夭,以美女、奇物、善马献给纣王,纣王才放了西伯。西伯回西歧后,表面上对纣王更加臣服,暗里修德行善,笼络诸侯。很快,西伯威望大增,很多诸侯都背叛纣王而归依西伯,西伯表面上仍卑躬事纣,但纣王号令天下的权威却渐渐地小了。
忠心大臣无不心急如焚。贤臣祖伊奔告纣王说:“天帝莫不是要结束我殷的王命?不管从人事来看,还是从大龟的神灵,都不敢告知殷的前途有什么好的征兆。不是先王不顾恤他的后代,只是王淫佚过度,不遵守王道常法,自绝于先王,所以上天丢弃了我们,使祖宗不能安食供享。如今天下百姓,没有不希望殷命早绝的。王打算怎么办?”纣王听后,坦然地说:“我的命不是天给的吗?他们的恶言,又能把我怎么样呢?”祖伊踉踉跄跄地走下殿来,说:“纣王真的是不可以劝谏了。”贤臣商容往谏,纣王干脆把商容废黜为民。
纣王闹到了众叛亲离的地步,而商朝西边的附属国周在西伯姬昌及其子武王的领导下,日益壮大。
当周师东来时,纣王根本没把武王兵犯朝歌当回事。当时,纣王正派兵征讨东夷,捷报频传,纣王喜上眉梢,朝歌一片欢腾。至于如何对付东来的周师,纣王根本就没多想。直到周师兵到牧野,军报传来,这才惊散了纣王君臣的欢宴。纣王顾不上形象,噌的一下就从鹿台上跳下来,乘车来到牧邑的黄图岗上。天色已近黄昏,临时筑起高台,放眼望去,只见牧野篝火处处,光烛夜空,这得多少兵力啊!纣王匆匆返回朝歌,组织兵力但此时国家的主力部队还在远离京师的东夷前线,只好把东夷前线送来的战俘及大量奴隶,临时整编起来作为前锋,把京师小人及京师宿卫军,作为后卫,开赴牧野。组成了一个70万人的阵营。两军对垒,纣王的人数大大超过了周朝兵力,但士气却极为涣散。
奴隶们都很透了纣王,只是平时没有机会下手。于是纣王这边的士兵都忽然转身,朝着商都杀过来。于是,纣王的后卫军与倒戈的奴隶及周师展开了恶斗。结果玉门又败,纣王狼狈逃回宫中,换上最华贵的服饰,满身披挂珠玉,登上鹿台,举火自焚。一个立国多年的殷商帝国!,就这样在殷纣的手中被一个地方的百里部落氏族给推翻了。
看来,殷商帝国确实已经走到头了。
千百年来,人们讲到商朝覆灭,往往归咎于古书上所记载的纣王荒淫无道,宠幸妲己。如果抛开周朝为显示伐纣正义性而做的歪曲宣传和后世文学想象,其实纣王还是有一定的功绩的。
纣王继位时殷商王朝已经是个烂摊子,朝廷内部因纣王以次子身份为王而产生了派系争斗,外部又有劲敌东夷的频频侵扰。面对内忧外患,纣王励精图治,决心弘振殷绑。
为了平定东夷,征服八方,建立统一霸业,纣王一边训练军队一边打造兵器,造就了一支攻无不克的威武之师。他率兵东出淇水关,与各路诸侯会师后转战安徽和山东征讨东夷盟国,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纣王征讨东夷,迫使八方诸侯纷纷臣服,让殷王朝的疆域扩展到了江淮、浙赣、四川、陕西、内蒙等广发地区
纣王在位52年,叱咤风云征战八方,开创了华夏统一的基业。在治国方面,纣王励精图治,推行改革,兴利除弊。他即位后废除了杀戮奴隶和俘虏的旧制,让他们发展生产,为国家创造财富。
早在春秋时代,孔子的高徒子贡就认为,纣王不像夏桀那么坏,讨伐纣王的人极力的宣扬自己而诋毁纣王,是一种舆论策略。孟子也认为纣王“故家遗俗,流风善政”。
公平地说,纣王的一生是功过参半。但史书上记载纣王的种种劣迹完全能让今天的人们忘记他的功劳。人们想起纣王,首先想到他的暴行或者“助纣为虐”这个成语,这也是成王败寇的历史必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