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纣王死后人族再无气运加身,此后人间再无九九人皇,有的只是天子。为什么一个以残暴著称的昏君,会让后人为其产生这么大的分歧呢?难道商朝的灭亡,就只是因为纣王宠幸妲己这么简单吗?下面让笔者为大家简述一下辉煌的商朝历史。
商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共传17世31王延续余年,后被周所灭。同时,他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直接有同时期文字记载的王朝,与夏周并称为中国的三代,在中国历史上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商朝处于奴隶制的鼎盛时期,科技和生产力远超同时期任何国家。
商朝的历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先商、早商、晚商,我们将商灭夏之前的时期称为先商;汤灭夏至盘庚迁殷前后的商朝称为早商;盘庚迁殷之后的时期称为晚商。早期的商王世袭制度是先弟后长,后期转变为典型的父死子继。
公元前年,夏桀残暴不仁,一个以不死鸟为图腾的氏族,在黄河下游崛起,其首领商汤带领氏族举兵伐夏,在如今的河南封丘附近,双方爆发了鸣条之战,商汤大败夏桀,建立商王朝,在位30年无疾而终。此后商哀王和商懿王先后继承商汤遗志,商王朝相安无事,但都是短命的帝王,共在位七年双双离世。等到了商汤的长孙商太甲掌权时,就开始不再安分了,商太甲因颠覆汤之典型,被四朝元老伊尹放逐于同工,商太甲闹了三年也没人搭理他,这才改过自新,被重新复立为王,史称伊尹放太甲,在位23年后病逝。
在商太甲死后年里,商王朝一共换了四位接班人,即沃丁、太庚、小甲和雍己,但都没什么作为,不勤于国政,整日只图享乐,耗费时光。待到太戊即位,商王朝才出现转机,在即位第七年之时,后院的桑树下突然长出了一棵楮树,古人本身讲究风水,太戊以为这是上天对他的警告,自此之后,太戊勤政修德,治国富民,这棵楮树也就渐渐的枯萎了。太戊在位长达75年,他是商朝在位时间最长的帝王。
之后太戊的儿子重丁即位,可由于太戊在位的时间太长,该做的都做了,重丁怎么说也得做些什么不是,便将都城由商丘迁到了嚣,在位仅仅11年病逝。可他的弟弟为了争夺王位,爆发了九世之乱,商朝也因此一度中衰。最终,重丁的弟弟外壬夺位成功,成为了商王朝第十一任帝王,在位15年病逝。
到了商前平王河亶甲时期,商王朝风格来了个大转变,开始有能打架就别吵吵的性子了,这是怎么回事呢?主要是河亶甲也想像祖辈那样有所作为,于是乎,他先学孝成王迁都于相,后又出兵征讨东南方的兰族和班方,没想却到把国库中的积蓄耗费一空。仅仅9年,就早早的卸任走人了。他的儿子商穆王祖已作为接班人,有样学样,又将都城迁到了庇,并且多次出兵征服了兰夷和班方等国,解除了东南方夷族对商朝的威胁,致使国运中兴,只可惜祖已在位只有19年就病逝了。
但商穆王死后商王朝可就没那么幸运了,接下来即位的商桓王祖辛、商僖王沃甲、商庄王祖丁、商顷王南庚那日子过得是一天不如一天。商悼王阳甲在位的九年里,商朝更是内乱不止,诸侯不朝,贵族之间相互残杀,局面混乱。
商世祖盘庚即位,为了缓和积弊已久的阶级矛盾他不顾贵族的反对,实施了自商汤以来的第六次迁都,将国都迁至荒芜的殷,历史称此次迁都为“盘庚迁殷”。迁都之后,盘庚减轻赋税,提倡节俭,新都逐渐发展的繁荣起来,以至于此后的多年里,商朝都城一直在这,商朝也被后人称为殷商,商朝进入晚商时期。
正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盘庚死后,他的两个弟弟小辛(商章王)和小乙(商惠王)先后继位,这两位在位的40多年间,不仅只顾着贪图享乐,还放弃了盘庚的治国之策,致使商朝国运再次衰落。直到商高宗武丁即位,商朝才再次崛起,武丁与前面的接班人不同,在年少时就被父亲隐姓埋名下放到民间,深知民间疾苦,还结识了他日后的左膀右臂甘盘和傅说。武丁在位59年间励精图治,使商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史称“武丁中兴”。他派遣重兵击败羌方,深入荆楚,征伐夷方、巴方、蜀及、虎方等势力,拓展了商朝疆域与势力范围,使商朝成为西起甘肃;东至海滨;北及大漠;乃至江汉流域;包含众多部族的泱泱大国。
自武丁之后,商朝之后的七任接班人都算是穷兵黩武了,一个比一个能打仗,商后平王、商世宗、商甲宗、商康祖、商武祖、商匡王、商德王七人先后在位近年的时间里,把周边的部族都挨个打了个遍,但都没有真正的征服他们,还导致国力衰弱。
到了纣王时期,商朝已经迁都到了沫,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朝歌(今河南淇县),商纣王为人聪颖,毅力过人,曾大举攻伐东夷,取得胜利,为中原文化的传播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商纣王为人残暴,宠信妲己,大修宫舍,导致民不聊生,再加上无休止的战争和繁重的劳役,成为了压倒商朝的最后一根稻草。而此时西方的周却在逐渐壮大,最终牧野之战大败商军,商纣王自知大势已去,自焚而亡,延续了约余年的商王朝最终覆灭,被周王朝取代。
夏朝历史简说,西方国家为何害怕承认夏朝历史?知道这是为何吗?参考文献:
注:图片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