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初期,故宫博物院两次派员到禹县(今禹州市)与临汝县窑址进行调查,认为钧窑始烧于北宋。而在后续的研究中,河南省文史研究馆提出,钧窑创烧于北宋这一传统看法,也是可以商榷的。
在考察了大量实物资料和查阅历史典籍的基础上,将钧瓷起源从“北宋说”向前推进了多年,从而在学术界有了钧瓷“始于唐,盛于宋”“唐代花瓷乃钧窑之源”的说法。
唐鲁山窑黑釉蓝斑壶
据介绍,河南鲁山县熊背乡孤山村村民曾经从地下挖出一只唐代花瓷双系壶,其中装满“开元通宝”钱币。开元(公元~年)是唐玄宗李隆基年号,这就可以说明,花瓷创烧于公元年左右。
另外,在禹州市浅井乡横山村的一座唐墓中,出土了唐代花瓷双系罐三件,根据墓主人郭朝岸殁于唐元和二年(公元年)这一事实,推断唐代花瓷的烧制时间下限为公元年。
在禹州市神垕镇下白峪村的唐窑遗址中,花瓷残片非常丰富。那么,唐花瓷与宋钧瓷有什么关系呢?
唐窑址中先后采集了许多拍鼓、碗、壶等器物残片,这些残片的彩斑与宋代钧窑的窑变彩斑有许多相似之处。据历史文献、考古发现及科学分析,花瓷的月白、天青釉色在技术上为宋钧的烧造创设了有利条件。
唐庐山窑花瓷罐
业界由此得出结论,唐代花瓷是宋钧“先祖”,称之为“唐钧”并不为过。
对这种观点,原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副秘书长赵青云持赞同态度。分析“唐钧”的窑变工艺,赵青云认为,可能是在蘸釉之后,采用涂彩或点彩的方法,加重色彩,经过窑变,使其还原成块状的斑彩。
这种块斑形状各异、变化万千、黑里泛蓝、金光闪闪,很是惹人喜爱。钧窑的烧成温度介于°C至°C之间,采用还原气氛。河南方面陆续进行的考古发掘显示,北宋晚期是钧窑的鼎盛时期。
唐鲁山窑花瓷腰鼓
钧台窑除烧钧瓷,还兼烧印花青瓷、白地黑花釉下彩绘及黑瓷。可以肯定的是,钧窑在北宋时期影响了河南省内一大批瓷窑。
钧瓷长方形花盆
宋代的钧窑首先创造性地烧造成功铜红釉,非常了不起。钧釉的红色是由于还原铜的呈色作用,紫色则是红釉与蓝釉相互融合的结果,紫斑是由于在青蓝色的釉上有意涂上一层铜红釉所造成的。
钧窑月白釉斗笠盏杭州一色美术馆
统而观之,钧窑大部分产品的基本釉色是各种浓淡不一的蓝色乳光釉。蓝色较淡的称为天青,较深的称为天蓝,更淡的称为月白。
到元代,以河南禹州为代表的钧窑系,继续出产天蓝釉、月白釉及蓝釉红斑器物等传统品种。元代烧制钧瓷的窑场主要是在北方广大地区,河南省有鹤壁、安阳、浚县、淇县、新安、临汝、禹县、郏县、宝丰、鲁山、内乡,河北省有磁县,山西省有浑源、介休等地。
钧窑天蓝釉折沿盘杭州一色美术馆
与宋代钧窑器相比较而言,元代钧窑器的特征是胎质粗松,釉面多棕眼,光泽较差,釉色天蓝、月白交融,以月白色为主,施釉不到底,圈足内外无釉。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元代钧瓷中已不见盆、奁、洗、尊之类陈设物件,也不见有红紫交融的玫瑰紫和海棠红釉色,常见器物多为碗、盘、罐等民间日常用品。
炉钧釉水丞,清雍正
炉钧釉琮式瓶清乾隆
到清光绪年间,禹县神垕民间艺人芦氏三兄弟立志恢复钧艺,经过20余年艰苦卓绝的努力,用风箱炉小窑高温烧造小件仿宋钧瓷,独具特色,有“炉钧”、“芦钧”之美誉。
炉钧釉长颈瓶清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