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列文章,探秘商周之一商朝后期都城之谜

大家好,自从加入了百家号这个大家庭,我得到了一步一步的成长和学习,我尝试写一点关于商周的系列文章,水平浅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对于商朝的都城,大家普遍的看法是真正稳定下来的都城就是殷都,即今安阳。从盘庚到帝辛(纣),在此建都达二百七十三年,是中国历史上可以肯定确切位置的最早的都城。殷都经历了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帝辛共8代12位国王年的统治。真是这样吗?

商朝宫殿复原图

怕是有疑问啊,封神演义的朝歌又是什么,是作者杜撰的吗?朝歌可是在如今的河南鹤壁淇县,并不是安阳。其实不只是这些,各种文献记载盘庚之后,商都还有很多复杂多变情况。

看看这些记载:

《汉书·地理志》“河内郡·朝歌”下班固自注:“纣所都,周武王弟康叔所封,更名卫。”《水经·淇水注》:“(朝歌城)《晋书·地道记》曰:‘本沫邑也’……殷王武丁始迁居之,为殷都也。”《史记·殷本纪·集解》在《史记》盘庚……乃遂涉河南,治亳”下曰:“郑玄曰:治于亳之殷地,商家自此徙,而改号曰殷亳。”皇甫谧曰:“今偃师是也。”《殷本纪·正义》:“《括地志》云:……河南偃师为西亳,帝喾及汤所都,盘庚亦徙都之。

按照文献记载,朝歌、偃师都是商都。而盘庚之后商的帝王一会儿去殷,一会儿去朝歌,一会儿去西亳(偃师)。与盘庚迁都之后不变更有矛盾冲突啊。

权威的说法都是安阳殷墟为盘庚所迁之都至纣之灭更不徙都(盘庚以后没有迁都),是文献记述错乱才造成这样的局面吗?恐怕没那么简单。

商朝wushi

真正的可能是商朝后期三都并存,与西汉的洛阳不同,偃师和朝歌并不是陪都,而是与殷都同等地位的都城,甚至后期比殷都还要更受重视。

先商时期,《左传》定公九年记载,早在相土时已有二都之说。后来更是发展为三都。

虽然商的疆域并不算大,但是当时河流密布,山川阻隔,再加上出行落后,给国家的治理也留下了的难题。更主要的是当时“国家”的概念形成之初,对地方的控制管理有限。当时地旷人疏,而且在王朝统治区域周围,散布着许多“方国”或氏族部落,有的“方国”或氏族部落甚至离王朝的中心区域不远,如何加强国家的控制力?怎么办?那就多设立几个都城。

商朝控制得核心区域

除了殷都之外,其他两都内有宫室、宗庙,帝王随时常驻这里巡视、祭祀或进行其他活动,和殷都功能丝毫不差,因此也可以称之为商都。

即使这样偃师和朝歌这两个国都还是有区别的,偃师远离殷都(安阳),在安阳的西南,差不多快到商的西部边陲,是加强对西部和南部控制的中心。

朝歌其实离殷都很近,和殷都有互相拱卫的作用,殷都北面紧靠洹水,再往北则有漳水,西有太行山为屏,东有大河为障,只有南面是开阔的大平原,它南面不远的地方朝歌(也叫做沫)就是殷都的军事屏障,著名的牧野之战及其结局就是证明。

朝歌和殷都的位置图

从这层意义上说,朝歌的军事地位更重要一点当然,我们前面说过,那时候人疏地广,国家机器不成熟,即使在原先国都殷都附近,也有不太好管理的方国和部落,所以朝歌虽然距离殷都很近,但是他同样有加强地方控制管理的作用。

我们通常以为,殷都应该是帝王常驻的,另外两个隔段时间巡视一下就可以了,事实并非如此。后期的帝王更喜欢常驻朝歌,第一是朝歌军事意义重大,第二是开阔地平原更适合举行围猎等活动。事实上从帝乙开始,帝乙、帝辛(帝辛就是封神演义中说的“纣王)就一直驻在朝歌,晚期的朝歌地位远远超过了殷都,直到商灭亡。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2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