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文物中,有大量精美的青铜器,许多都是祭祀的用具。在殷商时代,不论行军作战这样的国家大事,还是寻常百姓的婚丧嫁娶,都要祭祀、占卜,以察吉凶,预知天意。
在那个人类不认识大自然、也无力对抗大自然的年代,从统治者到百姓,人们都相信天地之间存在着一位主宰一切的神。
然而,当天意与现实相违背时,又该如何选择呢?
公元前年1月,周都沣城(今陕西西安)的大殿内,满怀信心的姜尚突然皱起了眉头。他刚刚进行了一项重要的事务——例行占卜。
按照战略规划,常年受商王侵略的东夷地区诸部落在周太师姜尚的鼓动下,发起了大规模叛乱,商王派大军进攻东夷平叛,商都空虚,正是周军发兵东进的大好时机。姜尚激动地进行了战前的占卜。
然而,据史料记载,这次占卜的卦象却显示大凶,预示着出兵不利。这样的结果不禁令姜尚等人大吃一惊。
如此紧要关头,是听天命继续等待,还是按计划发兵呢?
当人们对卦象议论纷纷,认为不宜出兵的时候,姜尚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太公说枯骨朽草,何知吉凶,按它打天下进军哪会行?折龟捣骨,把那骨头扔到地下跺了几脚,我们以有义伐不义,等于救人民于涂炭,救人民于倒悬之中,我们就要干这么一件事。”
姜尚的这段陈词,成为了一段流传了多年的佳话。今天的人们还在传颂当年姜太公不信天命,把占卜龟筮踩在脚下的勇气和智慧。
在那个相信天命神授的年代,姜尚把百姓的疾苦看得比天意更重。中国人从那时开始,逐渐有了觉醒,由完全信天渐渐开始转变为相信人的力量。
相信民心胜于天命的周王集结了两年前在孟津观兵的各路与盟诸侯,伐商的军队终于出发了。
武王伐殷,乘舟济河,兵车出,坏船于河中。太公曰:“太子为父报仇,今死无生。”所过津梁,皆悉烧之。
伐商大军乘船渡过黄河,刚一上岸,姜尚就命人把船全部毁掉,他说:“这次出兵,是世子(周武王)去为他父亲(周文王)报仇,大家只有与敌人拼死奋战,不可存侥幸生还之心!”所过的渡口和桥梁,也都叫人全部烧掉。
为这次伐商之战,大家已经做好了破釜沉舟,以死相拼的决心。
周武王的军队渡过黄河后,又在黄河以北,一个如今叫做获嘉县的小城短暂停留。
“民间传说是,武王到这以后,他因为水土不服,西岐在几千里地以外,到这以后全部得了一种病,得了一种什么病呢?就是我们现在说的红眼病。得病以后就没法打仗没法前行了。”
除了疾病,军队遇到的困难还不止这些。
周武王大军渡过黄河后,继续向东行进。当大军行至邢丘(今河南温县)这个地方时,突遇狂风骤雨,三天三夜没有停止。道路泥泞,人和战车根本无法前行,就连战旗都被风吹断为三截。
“当时武王就问太公,他说太公这是怎么回事呢?我的中军大旗断为三截了,是上天不让我伐纣吗?太公说不是,大雨三日,是让我们在这儿屯兵修武,断成了三截呢,让我们把部队分成上中下三军。”
同盟山所在的获嘉县,古时名叫修武,就是因为周武王在此修兵练武而得名。
同盟山并不是山,而是一座约七米高的高地。据说当时为鼓舞士气,众将士每人用手捧土一捧一捧堆起来的。
眼看着离商都越来越近,修整后的将士们将不祥的征兆与困难都抛之脑后,精神饱满地继续东进。
公元前年2月28日拂晓,联军抵达距朝歌(今河南淇县)70里的牧野,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新乡市附近。
然而,就在此时,远方前来阻截的商军阵形渐渐显出轮廓,其队伍之庞大,令将士们不禁倒吸一口凉气。根据今天的历史研究学者考证,当时商王的军队有17万人之多。
双方兵力悬殊,在那个以人力作战的年代,胜负仿佛毫无悬念。
▼
在攻打东夷的战争中,兵力强大的商王一方占尽优势。商军一阵冲杀,层层包围,如秋风扫落叶一样,降服了大多数东夷部落,俘虏了成千上万的东夷人,取得大胜。
当周武王大军逐渐靠近的时候,商王帝辛正在宫殿内,与妲己一起庆祝东夷平叛的节节胜利。
直到西部众部落联合进攻,向朝歌城攻来的消息抵达商王的耳朵,他才猛然惊醒,顿时慌乱不已。然而,平叛大军远在边境,已经来不及调回,匆忙间他是如何纠集大量兵力赶赴战场迎战的呢?
“他是从这个奴隶、囚徒中临时纠合起来人,甚至于有没有兵器都很难说,人数倒是不少。”
然而这一切,周武王并不知情。
面对浩浩荡荡数倍于己的商军,武王心中暗叹,这一仗凶多吉少,仿佛应验了出兵前卦象大凶与前进路上种种不祥的征兆。难道真的是上天的旨意,不该出兵伐商么?
武王心中有没有后悔,谁也不知道,但此时撤退已不可能,武王只能奋勇直前。
在获嘉县同盟山上,武王对同盟的诸侯和周族将士们作了战前的最后宣誓,这段战前誓词被称作《牧誓》。
“周武王首先说,你们不远千里地来是为了征战,为了人民而征战讨伐,辛苦了,但是我们为什么要讨伐纣王呢?周武王列举了纣王的一系列的罪状,比如说红颜祸水,亲小人远贤臣,举了大批的例子。然后告诉将士们,下面我们要打一次大战,这次大战当中我们要自己爱护自己,就是刺杀的时候不要用力过猛,首先保护自己,然后再刺杀别人,几次冲锋以后我们就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后面的人冲上,投降的人不要杀他,让他们做我们的奴隶。”
年轻的周武王在阵前的慷慨陈词,坚定了同盟军攻伐的决心,同时,誓词里也包含着他的战术:那就是保存自己的有生力量,保持队阵有序,不杀俘虏。
而当时的周武王和士兵们并不知道,这段誓词,竟然对整场战争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决战,在一场蒙蒙细雨中打响了。83岁的姜尚作为周武王盟军的三军统帅,带领战车在敌阵中冲杀,豪情满怀,气贯长虹。如此高龄的老人身先士卒,这样的英勇气概不仅鼓舞了周军的士气,也足以令敌军胆怯。
商周时期,战争的常规兵器主要是矛、戈与弓箭。有趣的是,《史记》中关于姜尚率百夫致师的记载里,头一次提到了四马战车在战争中的使用。牧野时期的战车,虽然没有战国时期的先进,但在这场战斗中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匆忙集合起来的商王部队战斗力虽然比不上训练有素的周武王部队,但是精锐之师与一支人数庞大的部队交锋,必将是一场恶仗。
然而,当战争真正打响的时候,广阔的牧野战场竟然发生了谁都没有料到的情况:商王部队中大批奴隶囚徒纷纷倒戈,开始反过来攻打自己人,一些商王室成员大臣也临阵叛变,打开城门引周军入城。
“这些奴隶与囚徒,平时受尽商王的折磨与凌辱,怨恨无处发泄。又一直听说周部落清明仁义。于是在战场上,他们就叛变了。前徒倒戈这个成语就是从这里来的,意思是说前方的部队投降敌方,反过来打自己人。”
▼
大战从清晨开始直至夜晚,不到一天的时间,胜负便有了定局。5万兵力的周武王战胜了17万之众的商王,取得了胜利。一场令一个王朝覆灭的战争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就结束了。
看着一切瞬间灰飞烟灭,无人知晓此时商王的内心在想些什么。也许,是无颜面对先人,也许,是悔恨被妲己迷惑、刚愎自用的晚年。
他默默地登上自己为妲己修建的鹿台,走进了熊熊燃烧的大火中。
而妲己则坐在自己的梳妆台前,露出了最后的微笑。她的所做作为,究竟是为了有苏氏部落还是本性如此,已成为一个永远的谜。
商朝六百多年的统治,终于在他们的手中走到了终点。
几个月后,姬发登上天下王的宝座,称周武王。我国历史上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奴隶制王朝——周朝,其近八百年的辉煌与影响华夏数千年的礼乐文明也随之开启。
为了犒赏参战的将士,周武王进行列土封疆,并将战死的将士封为神仙,名传千古。封神的执行者,便是姜尚。
“牧野大战结束以后,对死了的人,为了慰籍他们天上的灵魂,就是说把他们封作了神,让他们管理一片土地、一条河,一座山。每条河有河神、每座山有山神,每一个县城有城隍,每一个乡镇有土地爷嘛。”
直到今天,许多老百姓盖新房的时候,还要写上“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
曾经英武自负的商王在今天的河南淇县城外,只留下一冢孤坟。后人用一个“纣”字评价他的残暴,称他为商纣王。而妲己,被后人妖魔化为狐狸精,成为祸国殃民的典型代表。
一场战争,两个朝代更替,天下格局在战争中重组,历史在战争中前进。
牧野之战,为百姓终结黑暗,开启新生,奇迹般的作战过程,永远地载入了史册。
本文已入选爱奇艺独播栏目《中华战争通史》纪录片创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