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没有假如,假如发生某事不过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
针对秦国为何能够一统天下,上至历史学家、下之普通百姓都有自己的一套说法。实际上,战国七雄并列之时,任何一国都有统一天下的能力,战国早期的魏国即是其中之一。
战国初年,李悝在魏文侯的鼎力支持下,率先在魏国开始了变革。废弃了原本的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五种世袭贵族的特权,主张能者居上;
废除了西周以来的井田制,鼓励农民多种多收;
建立武卒制,加强对军队的训练,抛弃原本的以战车为主的军事建制,根据士兵特点重新编排。
当是时,有一句话广为流传齐之技击,不如魏之武卒,意思大约指的是齐国的军队战力不如魏国。
更何况,魏国还有一个鬼神莫测的鬼谷子隐居在河南淇县的云梦山。
然而,鬼谷子教导的两个学生:孙膑和庞涓,这两个人或多或少影响到历史的走向,其中的爱恨情仇在孙膑遭刑、逃离魏国、桂陵之战、马陵之战等事件中得以延伸。
围魏救赵这个三十六计中的一个就发生在桂陵之战中,这不仅否定了齐之技击,不如魏之武卒这句话,也让魏国在战国七雄中逐渐落伍。但这个锅应该由战争失败方来背吗?
《战争论》中说,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实际上,不仅是魏国,包括赵国、韩国,这三个从晋国分裂出来的国家,一开始都背负了一个历史的包袱,这导致在战略上采取了极其错误的做法,由此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后果。
还以战国初年的魏国来说,在强盛起来的第一件事是发动战争,而矛头所向首先是赵国、其次是韩国。为何是这两个国家呢?
还是因为那句老话名不正则言不顺,虽然晋国已经不存在了,但是晋国原本公卿之间的争斗仍在延续,并会为了这个谁是正统而争斗的你死我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限制了魏国发动战争的方向和空间,在战略上首先就输了一步。
地处中原,魏国在地理上天然处于一种劣势,在当时的情况下,攻赵、攻韩仍然会让魏国被其他诸侯国包围。相反,只有向东攻齐,才能打开缺口。何况,齐国在当时充当了一个搅屎棍,攻赵、攻韩均受到齐国的狙击就是明证。
因而,魏国之败不在于其桂陵之战(围魏救赵)、马陵之战(围魏救韩),而在于其战略方针的失误,这不应该归咎于庞涓,最应该担责的是魏国当时的执政者们。这个偶然事件也让魏国从此再也不具备一统天下的实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