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往往指的是殷商,商初,王国频繁迁都,自商王盘庚迁殷(今安阳)后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殷建都达年,因此商朝又被后世称为“殷”或“殷商”。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处于奴隶制鼎盛时期,奴隶主贵族是统治阶级,形成了庞大的官僚统治机构和军队。商朝是我国音乐、文字、艺术、农业进步的一个重要阶段,是我国文明成型的重要奠基。但是殷,除了指殷商之外,还指历史上曾出现的三个殷国。这三个殷国之间,有着很大的历史断代。其间相隔着几百上千年,有着完全不同的格局和境遇,但是它们有着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小且短暂。下面我们就来简述一下历史上的这三个小殷国。朝歌殷墟朝歌殷墟1、西周殷国(公元前年-前年)公元前年,商亡周兴。周武王姬发灭商后,为了安抚商遗民,听从周公姬旦的建议,分封纣王之子武庚于殷,也就是昔日商都的位置。这也就是历史上的第一个殷国,武王为防武庚叛乱,又在朝歌周围设邶、墉、卫三国。朝歌以东设卫国,使管叔由管徙封卫;朝歌西与南为墉,使蔡叔由蔡徙封墉;朝歌以北为邶,使霍叔自霍徙封邶。公元前年,周武王姬发驾崩,儿子周成王姬诵年幼(13岁),武王之弟周公旦代成王掌管国事。管叔、蔡叔皆不满,散布周公想篡位之谣言,并串联武庚起兵反叛,武庚再号召原本就臣服于商朝的东夷诸国徐、奄、薄姑,然后一起造反,于是,爆发了西周初年的一次大动乱,史称“三监之乱”。但是,此时主持朝政的是周公和召公二人,周公以成王命率军东征,伐朝歌叛军,武庚兵败被诛。周公又杀管叔、放蔡叔、贬霍叔,将朝歌殷顽迁于洛阳管教之。殷国就此灭亡。司马卬殷国项羽分封2、秦末殷国(公元前年-前年)司马卬是晋始祖元武皇帝程伯休父后裔战国时期赵国著名剑客司马蒯聩的玄孙,待到秦朝末年,陈胜起义,曾担任武信君武臣部将的司马卬,率军攻占朝歌(今河南淇县),后来武臣自立为赵王,司马卬任别将。巨鹿之战前,秦军围赵,大败赵军。鲁公项羽率军北上,于巨鹿之战,以少胜多,重创章邯大军。随后,司马卬便听命于项羽,南征北战,平定了赵魏之地。公元前年,司马卬随项羽入关中。司马卬因平定河内,屡立战功,于是项羽分魏国土地为西魏、殷两国,封司马卬为殷王,王河内,都朝歌。公元前前年3月,汉王刘邦进兵楚地,从临晋渡过黄河,顺势攻下河内之地,俘虏殷王司马卬,将其地设置为河内郡。而后,司马卬投降了刘邦,公元前年4月,汉王挟魏、殷等五诸侯军击楚,大战于彭城。被项羽三万精兵奇袭后,五十六万诸侯与汉联军大败,诸侯见汉军兵败,皆逃亡离去,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降楚,殷王司马卬身死。殷国就此灭亡。殷国地图建瓯王延政建国3、五代殷国(年-年)五代时期,今福建地区有一地方割据政权,由王审知创建的闽国。公元年,王审知去世后,其子相继嗣位称王称帝,上演了一幕长达十多年的为争夺皇位骨肉相残,互相攻杀,最后终于导致国破家亡的闹剧。闽国末年,国内政局混乱,先是王审知长子王延翰即位,而后王审知三子王延钧(后来改名王鏻)政变,杀王延翰自立。王延钧昏庸,被其长子王继鹏(后改名王昶)谋杀,王昶即位后又被其七叔,也就是王审知第七子王延羲所杀,王延羲即位后不久,又大肆屠戮宗室。然后王家十三郎王延政据建州(今福建建瓯)叛乱,以自己控制建州一地建国称帝,改元天德,国号大殷。随后开始讨伐王延羲的闽国,由于王延羲的大肆屠戮,导致民心向背,王延政所到之处,所向披靡。之后,福州内乱,王延羲被部下所杀。公元年正月,王延政趁乱入主福州,原闽国领土全归王延政所有,于是王延政恢复国号为闽,因国自此不复存在于历史。但是此时,北方的南唐趁闽国多年内乱,大军南下,一举在建州附近大败王延政大军,公元年八月建州城破,王延政投降,闽国也不复存在。总结:纵观整个历史,出现的三个殷国,不仅弱小而且短暂,在整个历史上毫无存在感,甚至都没有多少人知道它们曾经存在过,连配角都算不上,形同路人。对于殷,人们还是更多的还是记得那个开疆拓土,威震东夷的殷商,又有谁在乎后面那三个小的不能再小的殷国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7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