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方(活跃于今陕西西北部、山西北部和内蒙古西部)是古代西北方游牧民族之一,经常侵扰中原地区,商高宗武丁曾用三年的时间征伐鬼方,虽给予其沉重地打击,但始终无法彻底将其击败或消灭。商朝末期,鬼方东山再起,和其他北方游牧民族一起不断寇边侵逼,周人的先祖们不堪其扰,只得跋山涉水,迁移到渭河流域岐山以南的周原定居。
在商朝的保护和影响之下,周国农业经济迅速发展,政权组织日趋完善,军事力量逐渐强大,成为商朝西方大国。周文王父亲季历欲解除鬼方对商周北境的威胁,于商王武乙三十四年前往朝歌(今河南省鹤壁市淇县)朝见,并娶商朝境内挚国(今河南省驻马店市平舆县)任姓女为妻,武乙非常高兴,赐给他土地三十里,玉十对,马八匹,以示支持。武乙三十五年,季历率领周军全力征伐鬼方,一举俘获其二十个部落首领,保卫了周国的安全,确保了商朝西北部的安宁。但商周视鬼方为异族,将战胜后掳掠的大批鬼方族人当作奴隶或人祭的牺牲。
鬼方被季历击败后,再次远遁他方,腾出空间让商朝属国犬戎(活跃于今陕、甘一带)与周国毗邻。周文王雄图大略,为了解除东进灭商的后顾之忧,果断出兵翦除了商朝的这个羽翼。此后,周国又一次出现在了鬼方的面前。
周武王灭商之后,不允许镐京(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的周边有任何强敌存在,于是将鬼方放逐到泾、洛(今陕西泾河、洛河)以北的地区,令其按时入贡。但武王英年早逝,成王年幼,周公摄政,导致了管叔、蔡叔和武庚的叛乱。周公大举东征,放松了对西北方的控制,鬼方终于获得喘息之机,开始尝试着从岐周(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以西和陇(今陕西省千阳县、陇县)之间对西周西北边境进行侵扰。
战车周成王执政期间,对西北方的游牧民族以防御为主,开拓经营的重点仍是东方,其次是东南,毕竟商朝残余势力才是心腹之患。成王营造新都洛邑,大封诸侯,命令周公制礼作乐,规划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宗法统治权力,对内施行周公“以德慎罚”的主张,务从节俭,用以缓和阶级矛盾;对外不断攻伐淮夷,赢得了战争的胜利,用武力征服了东方少数民族地区。成王时期,社会安定,人民和睦,国势蒸蒸日上,为太子姬钊统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周康王公元前年,姬钊在召公奭(shì)、毕公高的辅佐下登基,是为周康王。康王继续推行成王制定的国策,再接再厉,使经济得到更大的发展,国库丰裕,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安定团结,到处呈现一派升平盛世的景象。
与此同时,鬼方也逐渐恢复了元气,不时地侵入周朝领土骚扰掳掠,严重威胁到了宗周镐京的安全。
公元前年,为了消除边患,康王命执政大臣盂侯率领大军进攻鬼方,不甘示弱的鬼方亦调兵迎战。经过两次大规模的作战,周军斩杀鬼方四千八百多人,获得一万三千多名俘虏,其中包括四名首领,还缴获了很多车马和大量牛羊。周军将鬼方又一次驱逐至远离镐京的汫陇和岐周以西一带,周王朝西北边境暂时获得安宁。为了庆祝此役的胜利,康王大肆封赏,仅领兵作战的盂侯就获得了香酒、礼服、车马、仪仗和奴隶一千七百二十六名的赏赐。
大盂鼎周康王攻鬼方之战的胜利,证明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国家综合实力的强弱,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最关键因素。
最后,还是向广大历史爱好者们请教三个问题:
一、鬼方究竟是印欧人种,还是北狄人种?
二、商周对于其他方国部族的俘虏,一般是充作奴隶,而对于鬼方的俘虏,则经常用作人祭的牺牲,这仅仅是因为仇恨,还是“非我族类”?
三、经过历朝反反复复多次战争,鬼方始终不能完全融入华夏集团,究竟是血仇太深,还是文化习俗差异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