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庄
程庄曾名常庄,明末,常氏迁此,称常庄。后程氏自兰封辖地迁入。清咸丰年间,程氏为首围村筑寨,易名程庄寨。
江集
江集曾名江家集,据年《民权县志地理篇》载:江,瀛姓,子爵,颛顼黄帝之孙帝玄孙伯益之后,武王克殷封于江,鲁文公四年为楚所灭。据《江氏家谱》载:江氏原居河南登封。西汉高后末期,江氏祖景符因讨伐诸吕,迎立文帝继位有功,按功赐爵,采地济阳文香庄附近,封其济阳候,令江景符自河南登封县迁济阳文香庄。后裔江统迁考。千余年黄水为患,村舍尽淹,原址不可考。明重建村于此,取村名江家集,后简称江集。江集江氏为历代望族,封侯加爵,文人辈出。《中国文学家大辞典》收入江氏家族文学家14名:江秉之、江湛、江佑、江祀、江淹、江禄、江菁、江革、江子、江从简、江行敏、江德莱、江总、江为。《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录江氏家族名人18名:江子、江夷、江泌、江秉之、江税之、江佑、江淹、江禄、江文遥、江谧、江总、江革、江智渊、江斅(xiao)、江紑(fou)、江德莱、江湛。文人、名人中,以江淹为最。江淹(公元--年,字文通,南朝文学家,《中国文学史》称江淹为南朝最优秀的骈文作家之一。其代表作有《恨赋》、《别赋》,后人将其著作辑为《江文通集》。江淹官至吏部尚书、金紫光禄大夫,封醴陵候。
蔡庄村
清乾隆年间,蔡氏由兰封蔡家楼迁此,故名蔡庄。
闫庄村
明永乐年间,阎氏自考城县老闫滩迁此。
乔庄村
明崇祯年间,乔姓自东平县迁此,故名。
小杜庄
清乾隆末年,杜氏从兰封杜楼村迁此,名杜庄,年易今名。
赵庄村
相传赵氏于明永乐年间从今野岗乡赵庄村迁此,得名。
杨集村
明洪武二年(年),杨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为表明本族“集居”建村,得今名。
毕集村
明末,毕姓自程庄寨北之中岗村迁此,名毕庄。后起集成为当地较大的商品集散地,易今名。
杨卓武
明洪武二年(年),杨氏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名杨庄。清前期村没于水,水退后重建,时村人杨卓武德高望重,村以人名命名。
杜庄村
明初,杜氏自山西洪洞县先迁至山东大杜庄,明末迁此。
新赵庄
新赵庄
赵姓原籍山东嘉祥,明中叶迁至今兰考石楼寨。清初,赵姓分支迁居村西老赵庄,后迁此。为区别老赵庄,故名。
小李庄
清初,李氏自李堂乡河北岗(今属程庄镇)逃荒至此,因村小,故名。
刘明高
相传,清时期此处为一黄河渡口,刘姓居此开旅店。清道光年间,店主刘鸣皋对来往客人服务热情周到,名扬乡里,里人取其谐音,将“刘鸣皋”写成“刘明高”命村名。
小王庄
清初,王氏自石楼(今属兰考县)迁至本乡王柿园。清中叶,从王柿园分出一支到此开荒种地。时村北已有一大王庄,故取名小王庄。
西胡庄小学
西胡庄
明末,胡姓自今兰考县堌阳迁此,因户大人多,称胡大庄。年为与本乡另一胡庄相区别,以方位易今名。
小戴庄
据传,戴氏原居仪封县戴家胡同。清乾隆年间,黄河决口村被淹,兄弟三人一同迁出,伯迁今兰考县红庙镇,仲迁此,名戴庄。因程庄乡另有一戴庄,该村人少村小,故易今名。
丁坡村
清康熙年间,丁姓从山西洪洞县迁至河北河庙居住,后黄河决口,丁姓又迁此建村于高坡处。
西宋庄
清乾隆年间,宋氏因遭水灾由双塔迁此,名宋庄。后为区别于本乡黄堂村南宋庄,易今名。
蒋庄村
村内现无蒋姓,其村名来历说法有二:
1、清嘉庆年间,蒋姓自山东曹县迁此,称蒋庄;后外姓迁入,蒋姓外迁,村名末改;
2、相传,清代,朝中一蒋姓高官进京,日行45华里左右便安营歇息,每歇一处即命里人称“蒋庄”以志。此为一停留处,故名。
杨庄村
杨姓原籍山西洪洞,明初迁往山东郓城。清末,为杜庄杜氏种地迁此,得今名。
金楼村
据传,杜姓首居此。明末,金姓(回族)由开封迁此,以屠宰兴家,盖楼一座,名金楼。清康熙年间,黄水泛滥,金姓外迁,仍名。
金集村
明末金姓(回族)从开封迁此,后形成集市,名“大金集",简称金集。清康熙年间,黄水泛滥,金姓迁出,赵姓由北京北赵沙马村来此居住,仍名。
张庙村
明洪武年间,张氏自山西洪洞县迁此,时村边有小庙一座,取名张洪庙,后简称张庙。
罗庄村
明末,陈氏自今王桥乡陈店村迁此,称陈庄。后罗氏自罗马湛迁此,陈姓外迁,易现名。
周庄村
清乾隆年间,周姓迁此租田耕种,后黄水泛滥,又迁至张君墓(今兰考县考城镇),黄水过后,复迁于此。
肖庄村
明末,肖氏自睢州蓼堤岭(今属睢县)迁此。
中岗村
明末,毕氏自兰封县迁此,时该处为一较大沙丘土岗,名毕家岗。清初,岗前、岗后分别建立。前岗和后岗二村,此村易今名。
前岗村
明末,王氏自山东菏泽迁此居于岗上,因居中岗村前,故名。
后岗村
明末清初,徐氏迁此后,盖“奶奶庙”一座,称徐家堂。后范姓自山西迁来,族旺业兴,徐姓渐衰,村处中岗之后,遂易今名。
王片庄
清初,山东南丈村王氏到此租种土地,农闲返回原籍,后定居于此,因呈片状居住,故名。村民擅长苇编,以编苇席、崭子闻名。
罗马湛
明末,罗、马、湛三姓相继迁此,罗东马西,湛姓居中,故名。
刘庄村
明洪武年间,刘氏先人刘百禅率族人自山西洪洞县迁至现罗马湛村北落户,称刘庄。清乾隆年间,为避水患迁至曹庄(现址),后曹姓外迁,村易名“刘百禅"以志先人。岁月流逝,数度苍桑,渐演变为现名。
杨楼村
明洪武年间,杨氏自山西火塘寨先迁居兰封郭店村,清初迁此,盖土楼一座得名。
张庄村
明洪武年间,张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
刘渡口
清咸丰年间,此地为黄河一渡口,刘姓携眷自内黄西岗河沿村迁此。
南北庄
明初,申集有两个外庄,北庄和南庄。北村原为南庄,后因北庄人不断迁至南庄而渐不存,村人易今名南北庄。
王老庄
明洪武二年(年),王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名王庄。后人为能长久在此居住,称其为老家,亦称王老庄。
刘子车
刘氏原居今村西南1.5公里处。清乾隆年间,村没于水,族长刘子钦率族人迁此,因刘子钦德高望重,故取村名“刘子钦"。此地方言“钦”与“车"同音,故后人误将“钦”字写成“车”字,讹传至今。
管庄村
相传,村址原在今村西南2公里处,清乾隆四十八年(年),河决兰阳三里堡(今属兰考县),村被淹没,族人迁今址,仍名。
楚庄
据《楚氏族谱》载:明永乐年间,楚氏自山西洪洞县迁居老考城(旧县集,在今林七乡大孙庄东)西十里许大樊集村,越二百余年,又迁今址,名楚庄。后捻军起,清成丰末年筑寨,呼楚庄寨,简称楚庄。清咸丰年间起集,民国十三年(年)起古会。
谢庄村
谢姓原居杨集村西一高岗上。清道光年间遭火灾,迁此定居。
南程庄
程庄(时名常庄)程姓为一大户,方圆数公里多为程氏土地,为耕种方便,部分族人迁此。因据程庄之南,故名南程庄。
彭庄村
清乾隆年间,彭姓由今睢县彭寨村迁此。
小胡庄
清乾隆年间,胡姓从张君墓大胡庄迁此,村名胡庄,后为区别本乡其它胡庄,易今名。
老赵庄
明朝中期,赵姓从山东嘉祥迁至今兰考县石楼寨村,清初一支又迁此,取名赵庄。后赵姓一支迁至村东建新赵庄,此村遂易今名。
大王庄
清初,王姓自今兰考县张君墓东南石楼村迁此,称王庄。后为区别于本乡其它王庄,易今名。
南胡庄
明末清初,胡氏自胡道口(今属北关镇)迁至小樊集(胡集乡于楼西南3公里处,今不存),越15O年,黄水淹没该村,胡氏复迁史村铺(今属城关镇),清末,胡氏一支迁此,名胡庄。年为区别本公社其它两个胡庄,易名南胡庄。
有农户联办花炮厂,村南和西南部有两个砖瓦窑场。
尚庄村
清光绪末年,尚氏自楚岗迁此。联户办罐头厂一个。
王柿园
明成化年间,王氏从淇县一带逃荒来此,为人看管柿园,渐成村,故名。
燕庄村
明洪武初年,燕氏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家家做豆腐,所加工的豆腐闻名全乡。
戴庄村
据《戴氏族谱》载:清顺治年间,戴氏文选由今兰考县红庙镇戴庄村迁此,得名。
冷庄村
明末,冷氏从山东东平县陆喘迁此,故名。村北产蒲苇,村西产簸箕柳,村人长于编筐打篓。
于庄村
此村于姓乃于谦之后,于明天顺元年(年)迁居考城。据《于氏家谱》载:“明土木堡(明英宗被也先俘获之地)之变,祖子(即于谦)夺门遇害时,中官裴监怜其忠冤,携少保(于谦任兵部尚书时,因抵御也先有功,加官少保)公三子于广潜逃考城(老考城)”。后一支居此,故名于庄。
底庄村
清咸丰年间,底姓由今王桥镇底庄村迁此。
东黄堂
清初,王姓居此。后王氏衰,黄姓于清末由伯党东马尔(今属宁陵县)迁西黄堂(时名黄堂)东,故名东黄堂。
西黄堂
清康熙年间,黄姓自河北保定迁此后,建“奶奶庙”一座,得名黄堂。后为区别于东黄堂,称今名。
宋庄村
清嘉庆兰十四年(年),河决断堤头,宋堂(今断堤头处)遭水患,宋氏迁今村西北3公里处建村,取名宋庄。后复遭河患,再迁今处,仍名。
民权槐花节
申集村
据《申氏家谱》载:申氏原居上蔡。元朝后期,始祖晋公自上蔡迁睢州,居今村北0.5公里处,名申庄。明弘治年间,黄河决口,村庄没于水,又迁至村南0.5公里处胡张庄(今申集),后申氏人丁兴旺,胡、张二姓家衰,因村落较大,渐成集市,易名申集。清咸丰年间筑寨,又名申集寨,习称申集。
村人好文艺,曾有大平调剧团一个。
宁庄村
明洪武二年(年),宁氏自山西洪洞县迁此。
李庄村
李姓于明初自山西洪洞县迁此。
史庄村
清康熙年间,史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
雷庄村
据《侯氏家谱》载:清顺治年间,雷、侯两家迁入像东仪封安家落户,侯姓居后,雷姓多居前,相距一里,因雷姓强,前、后两个村庄均名雷庄,清光绪年间,前雷庄并入史庄,今雷庄即原后雷庄。
段庄村
据《段氏家谱》载:段氏原系山西洪洞县人。明洪武年间,移居曹县段庄,清顺治年间迁此,人财两旺,立有家谱、匾、碑。清道光十五年(年),黄河决口,迁往河北滑县,清咸丰年间回此地。
小乔庄
清乾隆年间,乔氏由村东大乔庄迁此,因人少,故名。
卓庄村
据《卓氏族谱》载:明初,卓氏祖友才(绰号卓老黑),从山西洪洞县迁至濮阳卓家庄,明成化年间迁此,时有侯、卓两姓,村名侯卓庄。后侯姓绝,易今名。
杨岗村
清光绪年间,此处土地为杨园子村杨家所有,金姓在此为杨家种地,居于岗上,故名杨岗。
陈集
陈集村
清乾隆年间,陈氏迁此,称陈庄。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年),议起古会。村人“拔贡"田氏怕招匪患,竭力阻拦,古会未兴,“陈集"却由此得名。
王双楼
明末清初,王氏自兰封迁此,盖土楼两座,故名。
王贯庄
明末,王氏迁至河北琉璃屯,后先人王老贯率族迁现址,故名。
楚岗村
清康熙末年,此处为楚庄一楚姓大户的佃户庄,因居东北西南向崖头(高岗)上,故名楚岗。
黄庄村
清嘉庆十八年(年),河决睢州坝,原黄庄(在今睢州坝西)深受其害,为生计,大部分村民迁往今睢县润岗乡黄菜园村,少部迁此,仍名。
青年农民黄忠宽,自年以来,致力于泡桐研究,取得了《泡桐伤疤快速愈合研究》、《泡桐速生技术研究》两项科技成果,《光明日报》等五家报纸和电视台都作了报道。
老杨庄
据《杨氏家谱》载:杨氏原居仪封城东廓内白楼村。元末,因黄水泛滥杨氏霖庭迁居该城南(今址)开荒创业。后几经水患,把此地作为老庄,故名老杨庄。
遢庄村
据《遢氏家谱》载:遢姓源于周。汉初封蒙乡侯,居秦邑,其祖由秦邑一支迁睢州北恒三里关堂集。清乾隆年间,黄水泛滥,又自关堂集迁此。